12 月 15 日 “智慧上海 · 进而有为" 上海城市峰会 2020 作为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活动的重磅环节压轴举办 。 大会以集聚能力、聚合生态 , 服务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的 。
文章图片
“城市智能体”上海启动仪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华为公司上海代表处代表董刚、上海仪电集团董事长吴建雄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光亚、达索全球执行副总裁Sylvain LAURENT、上海联通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陈燕芬、中国电信上海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王文东、上海移动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杨燕翎等各方主体代表在上海共同发布“城市智能体” 。
华为城市峰会每年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 , 与全国各地方政府共同探讨城市数字化转型及产业智能升级赋能等话题 , 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欢迎 。
华为一直倡导让技术更有温度 , 这一理念也得到众多伙伴的支持 。
上海城市峰会开幕演讲嘉宾是来自澎湃新闻的采访人员张斯然 , 她通过进博会、上海援鄂、浦东30年三个故事 , 以切身体会深入解读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张斯然开幕演讲上海的城市精神(08:02)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在《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华为扎根上海 , 24载风雨同舟 , 与上海同发展、共成长 。 面向未来 , 我们通过携手打造城市智能体 , 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 助力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 ”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张斯然开幕演讲上海的城市精神
华为助力上海迈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
十年磨一剑 , 今日上海早已经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 。
作为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亲密伙伴 , 华为在上海设立了2大研发中心和1个代表处, 与超过1000家上海本地伙伴合作 , 帮助超过6万个企业/组织上云、支持3万+5G基站建设 。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指出 , “十三五”期间 , 华为对上海GDP总体拉动近千亿元 。 这个数字背后有赖于我们与上海市长期在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建设、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与深度合作 。
张顺茂表示:“我们相信这些贡献会随着上海的成长而继续快速成长 。 在上海 , 我们不仅有科技创新的研发基地 , 还有带动整个产业界成长的生态创新中心 。 包括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 这是面向未来数字经济时代 , 中国基于开放创新技术的一个数字化的底座 。 ”
近期 ,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2020上 , 上海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 , 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 据统计 , 2020年1月至9月 , 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4% , 今天的上海 , 不仅迸发着数字经济迸的新活力 , 也建设了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 , 不仅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 , 实现了5G城市全覆盖 , 同时建设了完善的数字治理体系 , 让精细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务加快落地 。
智慧城市的下一跳:城市智能体
智慧城市不仅要让人充满想象 , 更要像生命体一样具有可持续进化的能力 。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智能应用探索”再到“技术交融带动产业协同” , 上海持续走在全球城市前沿 , 而在城市智慧化进程正在加速迁越升级的今天 , 智慧上海的下一跳又将是哪里?而在华为看来 , 智慧城市下一跳正是城市智能体 。
张顺茂指出:“城市的数字化带来的智慧城市不仅仅需要有聪明的大脑 , 同时也需要有强大的躯干、能够感知和执行交互的手脚 , 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一体化、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可进化的城市有机体 。 ”
城市智能体以数字技术驱动城市智慧演进 , 通过城市‘感、传、知、用’等全要素覆盖 , 实现业务感知、数据传输、信息分析与处理、城市应用的完整闭环 , 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体系 , 融入城市全要素 , 让城市顺畅运行、均衡发展 , 自我优化 , 生生不息 。 城市智能体将进一步助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治理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 , 为城市创造智慧新价值 , 引领城市走向高质量发展 。
作为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 , 城市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组成:
智能交互:智慧觉醒的第一要素是感知 , 透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 城市的感知器官将被全面激活 , 大到一场风雨 , 小到河流上的一片垃圾 , 当城市能够时刻感知到自我状态 , 一座有温度的智慧城市便应运而生 。 透过全面感知 , 城市可以关怀每个居民 , 例如上海的独居老人家里安装了智能水表 , 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 , 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 。 今天 , 智慧的演进重新定义了一座城市的活力 , 它不仅要有持续增长的数字 , 更要保有人性的温度 。
智能联接:以5G、F5G为代表的新联接技术正在打通城市的神经网络 , 让智慧在城市中自由流转 , 这不仅是城市智慧化的根基 , 同时也在加速驱动千行百业智慧的升级:以5G网络支撑实时高清视频回传 , 上海宝武钢铁在今年实现了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的远程指挥 , 这一创新应用不仅进一步保障了人员安全 , 让司机彻底告别危险事故 , 同时也大幅实现降本增效 , 人力成本从此前的130人降低到30人 , 自动化的装运也使得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
智能中枢:在城市智能体的架构中 , 智慧中枢以云基础设施为底座 , 透过数据使能和AI使能实现面向城市的实现应用使能 。 这其中 , 华为云也将提供两大核心支撑 , 其一是以混合云构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数字底座;另一方面 , 华为云也打造了ModelArts Pro平台 , 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的AI驱动力 。
智慧应用:智慧的城市处处充满有序、高效、便捷 。 在智能的沃土上生长出来的应用 , 不仅驱动城市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也将助力城市全面实现兴业、惠民、善政 , 为城市创造新价值 。
这在上海体现的也尤为明显:在城市治理上 , 上海率先推出两张网服务 , 其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 以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网络 , 逐步使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一屏观天下 , 一网管城;在惠民服务上 , 借助智慧应用实现流程优化 , 让原来需要跑4个部门耗时14天的出生证办理优化为一次网上申请、4天完成办理;利用AI、大数据技术 , 现在人人都可参与城市管理 , 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利用智能算法精准匹配护理机构 , 实现智慧养老 , 也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步 , 市民少跑腿”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峰会上表示 , 要说数字化转型 , 必须要达到一个巅峰的数值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 过去有一个词叫“数字完整生态”即“数态” 。 数态是整个城市提升品质的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素 。 在转型方面 , 吴院士认为 , 今天的数字已经变成整个数字的能力 , 达到了超越个人感知的能力的时候 , 数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数字化是真正让上海这座城市的数字智慧达到世界巅峰状态的关键词 。
文章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 , 在“产业合作再升级 , 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环节 , 发表了《技术赋能产业生态 , 共创全场景智慧上海》主题演讲 , 分享了新时代下 , 面向未来 , 华为云如何通过技术赋能 , 与产业伙伴一起共促智慧产业生态 , 共同打造全场景智慧上海 。
文章图片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
胡维琦认为 , “城市是以人为本的 , 同时也是以产为基的 。 良好的产业发展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础 。 加大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布局 ,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 也是整个城市智慧升级的动力和关键 , 智慧产业的水平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 。 ”
大会期间 ,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 , 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王泊以及达索全球执行副总裁Sylvain LAURENT等作为政府以及上下游产业伙伴的代表也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
面向未来 ,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 通过建设城市智能体 , 为上海注入治理数字化转型、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生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 实现治理更智慧、经济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 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社会工程 , 需要集聚能力 , 聚合生态 , 需要上海市政府、科技公司、运营商、应用开发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市民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 , 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 。
未来上海也将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数字城市 , 华为将一如既往地与上海一起 , 携手并进 , 共享未来美好生活 。
智慧上海 , 进而有为!
【智能|“城市智能体”在沪启动,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