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蒋梁去留背后中芯酿变 芯片工艺策略之辩求解
12月16日晚间 , 上交所发布关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 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
就在12月15日 , 中芯国际的临时董事会在晚间的一连串公告 , 直接引发了人事变动的风波 。 半导体圈领军人物蒋尚义确认加入董事会 , 却伴随着现任联合CEO梁孟松的“辞呈”(《致董事会信函》) , 12月16日 , 中芯国际公告回应称 , 目前正积极与梁孟松核实其真实辞任之意愿 。
事件的背后 , 不仅仅是人事问题 。 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沟通之间的摩擦 , 中芯国际一直以来招揽全球人才 , 如何调和文化、凝聚顶尖技术人物都是长久的话题;另一方面 , 对于内外交困的中芯国际而言 , 寻找突围和变革的路径也刻不容缓 , 眼下展现出的管理层的动荡 , 或是中芯国际新一轮改变的开始 。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中芯国际的事情 , 外界不能简单定义为“内讧”、“斗争” , 这与当下国际形势、中国产业需求、如何更好地为中国产业服务、公司未来发展、年轻人才培养等都有关 。
顾文军认为:“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 让中芯国际必须做出改变 。 国际原因是 , 在中美科技站背景下 , 半导体产业受到政治的严重干扰 , 中芯国际更是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 其购买相关设备、材料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 在此背景下 , 如果中芯再执拗于先进工艺的单点突进 , 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 ”
他还谈道 , 技术的突破必须以量产为目的 , 产品的研发应该以市场诉求、客户需求为宗旨 。 与中芯国际All-in到先进工艺相反 , 中国的设计产业这几年蓬勃发展 , 尤其是对成熟工艺的需求暴涨 , 中芯也要以变应变 。
高层人事再起波澜
12月15日晚间 , 中芯国际公告 , 蒋尚义获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 , 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 。 公告中 , 对于蒋尚义的任职 , 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无理由投弃权票 。 与此同时 , 媒体报道称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辞职 , 并公布了一份“辞呈” ,表示此次人事变动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长周子学告知 , 此前对此一无所知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对于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管理层 , 业内大多持看好的态度 。 作为半导体行业内的顶尖专家 , 蒋尚义无疑将为中芯国际增添技术实力 , 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虽然制程研发很重要 , 但是要管理好晶圆厂也是一门学问 。 中芯在先进制程上卡关也有一段时间了 , 蒋尚义的回归 , 会对其有助力 。 ”
根据公开信息 , 蒋尚义现年74岁 , 在半导体工业界的45年中 , 曾参与研发CMOS、NMOS、Bipolar、DMOS、 SOS、SOI、GaAs 镭射、LED、电子束光刻、矽基太阳能电池等项目 。 在台积电牵头了 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 , 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
之后 , 他曾担任中芯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而武汉弘芯项目被曝烂尾 , 就在2020年6月 , 蒋尚义辞去武汉弘芯的职位 , 如今正式进入中芯国际的董事会 , 将直接涉及管理 。
品利基金投资经理陈启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蒋尚义一心想做先进封装、做chiplet(异构集成 , 模块化小芯片) , 正好有机会在中芯国际的平台上完成自己的梦想 , 同时也是应邀加入 。 而蒋尚义和梁孟松之间并无不可调节的矛盾 , 梁孟松想要离开 , 其中有性格使然的因素 ,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被尊敬和信任” , 新领导来了之后会担忧原先计划是否会变化 。
同时 , 陈启也指出 , 企业文化、管理层内部利益等是中芯国际常年人员频繁进出、动荡的主要内因 。 也有多位半导体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在蒋尚义加入后 , 或涉及到管理、权利的重新划分 , 这也是促使梁孟松拿出“辞呈”的原因之一 。
梁孟松也是业界技术大拿 , 在台积电期间曾是蒋尚义的下属 , 一同共事 。 随后蒋尚义退休 , 而梁孟松从台积电出走 , 加入三星 , 直接推动了三星在14nm制程上的进步 , 但是也因此收到来自台积电的诉讼 , 使之短期内无法回到三星 。 直到2017年 , 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国际 ,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 , 梁孟松带领团队完成了28nm到7nm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
如今中芯国际并未确认辞职消息 , 公告表示:“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有条件辞任的意愿 , 目前正积极与梁博士核实其真实辞任之意愿 。 ”
内外交困 , 中芯求变
今年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 , 打开新的资源渠道 , 进入新阶段 。 三季度 , 中芯国际收入继续创新高 , 销售额为10.83亿美元 , 同比增加32.6% 。 集邦咨询预测 , 2020年第四季晶圆代工市场上 , 市占前五名分别为台积电、三星、联电、格芯、中芯国际 。
技术方面 , 根据梁孟松“辞呈”中所写:“目前 , 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 , 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 , 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 。 5nm和3nm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 , 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 ”
在外界看来 , 蒋尚义等技术大牛陆续进入中芯国际 , 将推动中芯国际进一步发展 , 现在却面临着管理层动荡的局面 。
眼下 , 除了公司内部问题 , 国际环境更使得中芯国际承受压力 , 最新的动态是美国加州的法院提交了关于中芯国际部分证券的民事诉状 , 中芯需要探索新的解决之道 。
顾文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国际原因是 , 在中美科技站背景下 , 半导体产业受到政治的严重干扰 , 中芯国际更是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 其购买相关设备、材料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 外界所知的是做7nm的EUV光刻机买不到 , 其实不仅仅光刻机 , 还有其它用于先进工艺的设备同样受限 。 如果中芯再执拗于先进工艺的单点突进 , 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 ”
他还提到:“让中芯意识到必须改变的更重要原因是9月15号之后 , 中芯先进工艺的核心客户也是重要合作伙伴海思被美国制裁 , 中芯国际既不能为海思生产 , 更不能和海思合作 。 海思之于中芯国际 , 远远超过一般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 在美国打压的大背景下 , 中芯买不到相关的先进设备材料 , 又不能和强援海思联手 , 可谓是上下皆困 。 在此情况下 , 必须要面对现实 。 ”
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表示 , 中芯国际自9月14日后已不再向海思供货 , 其他客户在14nm进行试产时 , 中芯会有二至三季产能空窗期 , 且美国将其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后 , 除了设备面临限制 , 部分国外客户也恐将抽单 , 预估第四季营收将受影响 , 季减约11% , 然因2019年基期低 , 该季营收年增长仍有15% 。
中芯国际也在继续扩大产能 , 根据财报 , Q3中芯国际14/28nm营收占比为14.6%、40/45nm占比17.2%、55/65nm占比25.8%、90nm占比3.4% , 今年以来8英寸晶圆紧缺 , 而8英寸晶圆支持的制程工艺是90nm , 现阶段已经上移至65nm 。
接下来 , 一直在全力攻克先进工艺的中芯国际是否会调整产线策略 , 是否会在蒋尚义加入后开启先进封装、chiplet事业 , 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
变革的大幕或已开启 。
【21世纪经济报道|蒋梁去留背后中芯酿变 芯片工艺策略之辩求解】(作者:倪雨晴 编辑:林虹)
推荐阅读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电商“失速” 代运营机构谋变
-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5G连接数已近4.3亿 加速探索垂直应用市场
- 思考|七宝德怀特“男神”教师:21世纪,千万别缺少这种底层思维
- 难题|全力突破21世纪最大数学难题,新入职华为数学家有多牛?
- 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快评:互联网“拆墙”是一个正和博弈
- 21世纪经济报道|被马斯克抛售后,特斯拉股价暴跌13%后企稳,背后有何隐情?
- 21世纪经济报道|元宇宙大爆炸:泡沫还是风口?
- 21世纪经济报道|奔跑的“剧本杀” 行业乱象频现
- 21世纪经济报道|俞敏洪高调带货 新东方却在悄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