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看技术发展的话 , 我们先有了个区块链 , 然后是虚拟货币和NFT , 最后是元宇宙 , 环环相扣 , 但仔细想想还是有点问题 。 区块链是一项技术 , NFT是“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应用” , 元宇宙是“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场景” 。 这像是我们为了应用某项技术而创造了更多的事物——如果我先有一个元宇宙提供场景 , 然后发明出区块链解决去中心化的问题 , 再用衍生的NFT解决虚拟物品交易的问题 , 是不是显得更合理一点?
顺序反过来的后果是 , 我们将被迫面对一些毫无意义的应用 , 而且将它们视若珍宝 。 比如说虚拟货币、元宇宙炒房和游戏里添加的诸多NFT要素 。 这些恰好是人们对类似技术印象最差的部分 。 游戏在过去的几年间一直在向“第九艺术”靠拢 , 试图跻身电影、音乐和绘画的艺术殿堂 , 而NFT在游戏中逐渐增多的应用显然把它跟第九艺术拉得更远了一些 。
文章图片
在元宇宙里炒房 , 挺没劲的
说真的 ,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元宇宙吗?
有时候 ,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元宇宙是既定未来的假设里 , 但元宇宙真的是未来吗?
在科幻小说界有一个对未来预测的演变流程 , 最初 , 人们想象的未来是属于太空的 , 横亘天空的母舰、星际战争、跨星系移民 , “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的黑暗中闪耀” 。 后来 , 太空竞赛结束 , 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逐渐冷却 ,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证下一次人类登陆月球 , 于是科幻作家们对未来的想象变成了新浪潮时期的“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对社会形态的思考” , 后来便诞生了《神经漫游者》和后世的赛博朋克风格 。
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于1992年出版 , 正是互联网萌芽的时期 , 他对未来的想象依托于一个当时的崭新技术 , 来自未来的我们一定要按照他的规划去走吗?恐怕不是 。
科幻文学是人类在当前技术能力下对未来的展望 , 而非预言 , 它和科学的关系几乎是单向的——科学哺育科幻 , 但不是要依照科幻作家的展望去发展科学 。 这个事到了元宇宙里也一样 , 它绝不是未来的唯一解 。 如果一个人说“未来就是《2001太空漫游》式的太空时代”或者“未来就是《死亡搁浅》里的黑暗时期” , 人们会相信吗?我们更愿意相信元宇宙是未来 , 只不过因为我们生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 , 它让这种虚假的未来显得无比真实 。
单说元宇宙的话……我们经常会用《头号玩家》举例子 , 但你真的愿意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吗?在《头号玩家》的背景设定里 , 人们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混乱而躲进虚拟世界“绿洲”的 。 那里的真实世界是“高科技、低生活”的 , 人们过得并不幸福 。 但在一个现实生活丰沛——至少不那么贫瘠的现实世界里 ,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虚拟世界”的未来吗?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