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 , 终于成了!”
【任务|满载“月壤”归故乡——嫦娥五号返回侧记】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 嫦娥五号返回舱落地的那一刻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一片欢腾 , 刚刚通报过落点信息的北京总调度刘建刚说出了这句话 。
23天这个数字 , 刘建刚从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之日起就已经计算过无数次 , 如今终于定格 , 不再改变 。
文章图片
12月16日深夜 , 嫦娥五号回家前3小时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大厅里比嫦娥五号发射当天的人还要多出一些 , 一些并不在值班岗位的科技人员 , 却也自发来到现场 , 想要见证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操作主任设计师张宽就是其中一位 。 这天晚上 , 他本该轮休 , 却出现在指挥大厅 , 和他一样的还有十几位 , 他们都是月面采样遥操作团队的成员 。
张宽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连续干了48小时不停歇采集到的月壤 , 一定要亲眼见证它完整无缺地回归草原 。 ”
12月3日 , 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任务圆满结束后 , 遥操作团队在整个任务中的工作已经完成 。 但张宽告诉采访人员 , 整个团队自发决定 , 投入到飞控岗位值班中去 。
“这么做既是因为中心值班岗位压力大 , 许多控制都在凌晨 , 加入他们可以缓解同事值班之苦 , 也是因为想要守护来之不易的‘月壤’ , 想看到大家的劳动成果成功归来 。 ”张宽说 。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回家前1个小时 。 零点的时针早已走过 ,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2月17日的时刻 。
就是这一天了 , 时间一点点逼近 。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 , 各个岗位的科技人员明显更为忙碌了 , 操作和口令声也更为密集 。
在这个肃杀的冬日凌晨 , 飞控大厅里却气氛热烈 , 每个人脸上多少都有20多天持续奋战留下的疲惫痕迹 , 但精神面貌却异常昂扬兴奋 。 几乎每个岗位的人 , 在工作间隙 , 都不自觉会抬头望一眼大屏幕上那个今晚的主角——嫦娥五号返回舱 。
事实上 , 对现场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来说 , 只管看着手里的数据就能够掌握嫦娥五号的动态 , 可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着仿真图像 , 看着它在轨道线上的位置 , 才能更安心 。
对于呈现这些画面的李贵良来说 , 保障好三维显示图像的责任也显得格外之重 。 这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软件室工程师的机位 , 在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 , 是鲜有人关注到的位置 , 可是他控制的图像却最为大家瞩目 。
工作11年来 , 李贵良承担过大大小小上百次航天任务的显示工作 , 说起来各个航天器的样子他如数家珍 , 想要看到它们在太空中呈现不同姿态 , 对李贵良来说也是注入数据、生成而已 。 但是比起仿真的图像 , 他心里还是对实时显示的画面更情有独钟 。
文章图片
12月17日1时33分 , 随着刘建刚的口令通报:“嫦娥五号返回舱再入大气” , 大屏幕上出现了嫦娥五号返回舱的实时画面 。
实时画面里 , 嫦娥五号返回舱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时 , 李贵良的心跳突然加速 , “激动 , 异常得激动!”他告诉采访人员 , “描绘了‘嫦娥’在太空中的各种姿态 , 原来真实的她 , 是这般绚烂模样 。 ”
现场的科技人员和他一样 , 再严肃冷静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波澜不惊 , 有的人甚至不自觉发出了感叹 。 现场的通信调度马忠正此时无暇顾及其他 , 因为任务全程和即将展开的搜救活动 , 他都要保证图像话音等各路信号的畅通 , 需要确保指挥调度能够及时到达着陆场 , 现场的工作情况也能够实时反馈回北京的飞控大厅 。
马忠正告诉采访人员 , 通信调度的声音是观众听不到的 , 但在各个岗位之间 , 他们的声音却是最为密集的 , 他们在幕后调度指挥着这场举世瞩目画面 , 为所有关注嫦娥五号任务的观众送去独家视角 。
再入大气层26分钟后 , 嫦娥五号返回舱顺利落入四子王旗着陆场 , 直升机、搜救车众多搜救人员动作迅速 , 在红外显示的画面里 , 夜幕中的他们浑身反光 , 追寻着这位归家“游子”的身影 。
马忠正说 , 内蒙古的深夜大雪封路 , 在北京飞控大厅里的大家虽然听不到搜救队员的声音 , 却和他们一样同频心跳 , 急促呼吸 。
“找到了吗?”这样的问题不断被提及 , 10分钟 , 20分钟 , 终于 , “雄鹰报告 , 直升机目视返回器着陆……”
“满载而归的嫦娥五号返回舱被我们找到了!”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现场沸腾了 , 有人拥抱 , 有人欢呼 , 还有人喜极而泣 , 不同的庆祝方式 , 蕴含着同一种心情——嫦娥五号任务成功 , 中国航天迎来又一里程碑!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