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1/8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古锋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趣店没能迎来复苏 , 新一季度的财报依然难看 。
12月14日晚间 , 趣店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 其中总营收8.5亿元 , 较2019年第三季度的25.9亿元营收同比下滑67.2% 。
本年三个季度趣店分别实现营收9.6亿元、11.7亿元、8.5亿元 , 环比增速分别为-50.4%、21.8%、-27.2% 。
趣店曾推出趣分期 , 以校园贷发家 , 覆盖国内近3000万大学生 , 短短一年时间从Pre-A轮融资到C轮 , 到2017年上市纽交所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 。
但如今 , 趣店深陷泥潭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2/8

在金融调控的宏观背景下 , 互联网金融的风口渐渐缩紧 , 贷款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 同时趣店也表示在用户的审核上更加严格 , 这导致贷款作为趣店主营业务持续下滑 。
趣店一直在烧钱尝试新业务 , 今年3月趣店推出万里目奢侈品电商平台 , 大量的广告铺下去 , 却没能取得预期回报 , 随后趣店逐步缩减在电商平台上的市场推广费用 。
从净利润来看 , 本季度净利润为5.9亿元 , 同比下降43.2% , 但比年初的-4.7亿元回血了一些 。
这是因为趣店及时止损 , 收缩了电商平台万里目相关的投入 , 其中成本与费用从今年第一季度的20.7亿元下降到了第三季度的1.0亿元 。
趣店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 如果不尝试新业务 , 主营业务在断崖式下滑 , 很难支撑未来发展 。 而尝试新业务 , 却又选择了烧钱的赛道 , 成本高昂 。
烧钱如果烧出了未来 , 也不见得是坏事 , 但趣店这些年相继进入汽车、社交、电商领域 , 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 花了钱没效果 , 其中在汽车和电商的大手笔投入对趣店来说是吃力不讨好 。
近期 , 趣店还被曝出要进军教育领域 , 趣店投资者关系副总裁朱思茵表示 , 趣店会开拓新的业务 , 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素质教育 。
从今年行情来看 , 教育领域的竞争强度不亚于电商 , 趣店这是知难而进还是另有图谋?教育领域会是趣店的救命稻草吗?
1
趣店的业绩有多差?
业绩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
从2018年开始 , 趣店的业绩已经开始震荡下行 , 2018年第二季度 , 它的营收达到22.4亿元 , 当年第四季度 , 就跌到了18.0亿元 。
2019年又开始爬坡 , 第三季度 , 趣店营收达到了历史高点25.9亿元 , 此后一路下滑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季度的8.4亿元 。
趣店作为一家金融公司 , 简单分类的话 , 它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 。
主业包含了融资收入、贷款便利化收入、交易服务相关收入;副业包含了销售收入、销售佣金收入 , 这一部分的收入主要来自万里目奢侈品电商平台 。
其中主业部分贡献了70%以上的营收 。
融资收入是自有资金的贷款收入;贷款便利化相关收入是依托金融创新的贷款收入 , 如类似联合贷、ABS;交易服务相关收入来自趣店开放平台的交易产生的服务费 。
近些年趣店主业下滑的原因 , 客观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的不断强化 , 但也离不开趣店自身经营策略的失利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3/8

2019年以来 ,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不断强化 , 监管框架也不断确立完善 , 高息现金贷、“砍头息”、暴力催收、校园贷、用户隐私等各方面划清了法律底线 , 这对曾经放高息贷款的趣店来说影响很大 。
这一点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就有所体现 , 根据趣店财报数据 , 2019年第三季度融资收入8.0亿元 , 贷款便利化收入5.8亿元 , 环比数据均出现了下降 , 此后便跌跌不休 , 一路下滑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4.9亿元、1.8亿元 。
国家限制高息的同时 , 打击杠杆率也同步进行 , 导致了趣店不能靠金融创新的办法扩大贷款规模 。
最直接的体现是 , 像贷款便利化收入这样依靠金融创新活动增加收入的业务 , 下降幅度远大于融资收入的下降幅度 。
不过 , 下滑最厉害的还是交易服务相关收入 , 从2019年第三季度 , 仅仅一年的时间从9.9亿元下滑到了0.1亿元不到 , 降幅高达95.6% 。
事实上 , 2019年推出的开放平台曾被寄予厚望 , 一度贡献了90%以上的净利润 , 但很快被曝出趣店推出的开放平台不过就是流量掮客 , 打着平台的幌子 , 实际是在兜售旗下的不良资产 。
开放平台的营收虽然取得了短暂的暴增 , 不过业内很快看清其本质 , 金融机构也不再购买趣店的流量数据 。
营收一跌再跌 , 用户增长也尽显颓势 。
从2017年第三季度以后 , 趣店用户注册的增长数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 , 从2018年开始 , 注册用户的增速已经基本维持在5%以下 。
活跃用户数 , 从历史数据上看占注册用户数的10%左右 , 这一数据的增速 , 2018年三季度在10%左右 , 到了2019年三季度 , 则下滑到8.7% , 之后 , 趣店也不再公布活跃用户数量和增速 。
从这几个维度看 , 主营业务已经很难为趣店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了 。
2
“快文化”拔高试错成本
瞄准风口是趣店开疆拓土的特性 , 其创始人罗敏也说过 , “当下的互联网不是大公司吃掉小公司 , 而是快公司吃掉慢公司 。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4/8

趣店瞄准风口很快 , 进入的动作很快 , 黯然离场也很快 。
2018年1月 , 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车业务正式亮相 , 在罗敏的计划中 , 大白汽车要在2018年卖出10万辆 , 成为全国汽车零售商的TOP5 , 再过几年 , 销量要达到200万辆 , 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商 。
为此 , 同年3月 , 罗敏还向董事会提交一份“军令状” , 称在公司市值达到1000亿元之前 , 不再从公司领取薪水 。
在罗敏看来 , 这是一个打破互联网固化的流量格局的绝佳时机 , 通过大规模的资产投入 , 收割汽车领域的流量 。
但罗敏并没有意识到跨入汽车行业的难度 。
2018年8月 , 趣店与支付宝合作协议到期 , 大白汽车失去流量入口;金融合规问题导致趣店的融资受阻 , 大白汽车也被迫通过一系列车价包装、附加增值保险的模式抬高毛利 , 这引起多起用户投诉 。 时至今日 , 依旧可以在黑猫投诉上查看道大白汽车相关的投诉 , 其中直指大白汽车的霸王条款、售后服务等问题 。
随着业务发展 , 大白汽车业绩也大不如预期 , 趣店解释在宏观汽车销售放缓的情况下 , 公司以实现盈利预期为首要任务 , 迅速缩减了大白汽车业务 , 以减少管理费用 , 避免潜在的资产残差风险敞口 。
曾经历时2个月扩张的170多家门店也缩减到2019年3月的34家 , 直到5月20日 , 趣店正式暂停大白汽车业务 。 根据趣店2018年财报数据 , 主要来自大白汽车的销售收入为21.7亿元 , 但其成本高达27.4亿元 。
伴随着业务停滞 , 趣店真金白银的重资产投入几近灰飞烟灭 。
趣店集团CFO杨家康曾在2017年底豪言“我们资产负债表上有逾90亿元现金” , 不过截止2019年6月30日 , 也就是大白汽车宣布业务终止之后 , 趣店账面现金余额约为26亿元 , 现金储备已经损耗了近70% 。
趣店第二次重仓的是奢侈品电商平台 。
2020年3月 , 趣店推出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后 , 很快加入补贴大战 , 打出了“百亿补贴” , 直接对标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 。
万里目撒钱都是真金白银 , 根据其推出的一款黑卡会员权益 , 新用户注册即可获得100元万里币(相当于100元人民币) , 无任何使用门槛 。 其上线的一款神仙水品牌SK-II , 原价1500元 , 经过各类抵扣甚至可以压低到500元以下 。
万里目还介绍 , 其线上门面坚持全站自营 , 与各类品牌供应商建立了一手货源的直采渠道 。
好景不长 , 上线仅一个月 , 和大白汽车类似的舆论漩涡包裹着万里目 , “假货”、霸王条款、强制取消订单、拒不退换 , 黑猫投诉上也聚集了大批针对万里目的投诉事件 。
经历这样一个补贴、市场推广的过程 , 趣店持有的现金直接从年初的25亿元下滑至第二季度的10亿元 , 现金损耗近60% 。 最终 , 趣店放弃在万里目上继续投入 , 趣店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 将维持小规模状态运行 。
此外 , 趣店还相继进入过医美、社交 , 浅尝辄止后也不了了之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5/8

趣店并没有放弃新业务的尝试 , 在前几天不久的财报会议上 , 趣店投资者关系副总裁朱思茵又表达了趣店对新业务的兴趣 , 其中就包含儿童早期教育 。
不过这令人怀疑 , 无论是线上、线下 , 从K12到大学生、研究生 , 还是课堂内外 , 教育市场都已经厮杀成一片红海 , 这也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 。
金融机构跨界做教育 , 靠谱吗?
根据Tech星球提供的相关信息 , 趣店少儿业务教育相关业务主要由万里目团队负责 , 并于近日推出了“万里目少儿”App , 这款产品需要配合线下门店万里目少儿成长中心使用 。
从开设的课程看 , 万里目少儿中心主要聚焦在2-8岁儿童 , 涵盖了篮球、足球、网球、芭蕾、乐高、游泳、英语、美术等9项科目 。 价格范围从144元到7200元不等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6/8
“万里目少儿”App课程截图
金融分析师陆现对连线Insight表示 , “金融相关企业跨界做教育基本没有先例 , 趣店进入到这个领域必然也不是自己做教育 , 他们顶多和教育机构合作 , 为客户提供分期贷款 。 ”
对此 , 连线Insight联系到万里目少儿教育相关客服人员 , 询问是否可以平台垫底进行分期付款 。 客服人员表示 , 公司确实有这个计划 , 但是还没有明确通知 , 所以在垫资额度、利息上并不能给到更多信息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由此来看 , 趣店开店进军教育 , 更可能是瞄准了教育分期市场 。
这块市场确实令人眼红 ,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一市场客户优质 , 逾期率甚至不足1% , 度小满旗下一款涉及教育分期产品满易贷 , 日息可达万分之五 , 折合一年可达到18.25% , 可谓利润丰厚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7/8

除了度小满 , 花呗、京东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招联金融这类背靠国内互联网巨头、四大行的金融公司在教育分期都有布局 , 这一市场已经进入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 趣店恐怕难有机会 。
3
还有多少时间找到救命稻草?
趣店的持有现金曾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 从年初的30亿元 , 截至6月30日下降到了10亿元 , 仅仅半年现金储备损失了近三分之二 。
第三季度现金流已经有所回升 , 其中经营现金流跃升至12.0亿元 , 趣店解释称其中5.9亿元属于2019年归还的服务费还款 。 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也是今年首次转正 , 主要原因是公司已经偿还了借款 , 短期内公司偿债压力有所缩减 。
这也导致了趣店第三季度实现了正向的现金流入 , 现金持有量从第二季度的10亿元上升到了本季度的15亿元 。
此外 , 趣店未偿还借款人数量从第二季度的500万人下降到410万人 , 未偿还的贷款总额也下降近三成 , 平台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 。
不过 , 这些“回血”很难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
早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 , 趣店就表示着重发展开放平台 , 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放平台的利润贡献甚至达到90%以上 。 但仅仅三个月过去 , 这一利润数值直接蒸发34.6% 。
不仅如此 , 2019年第二季度 , 趣店曾承诺2019年全年盈利45亿元 , 随后在第三季度又将利润承诺下调至40亿元 , 再到年报公布前夕又紧急撤销全年盈利的目标 。
趣店坐拥几千万注册用户 , 但相当一部分不具备信用能力 , 这一部分客户流量被趣店打包转卖 , 引发了暴力催收、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 , 趣店的客户价值也大打折扣 。
陆现表示 , “从17年趣店的股价就一路下行 , 19年趣店的日子就变得很艰难 , 即便是平台上的不良贷款拿出来卖 , 回流现金 , 也没人买 。 ”
投资者也已经用脚投票 , 在二级市场 , 趣店股价已经从2019年的7.89美元/股 , 跌至12月16日每股收盘1.29美元/股 。

|营收腰斩、副业受挫,趣店还有多少钱试错?
文章图片
图8/8
趣店股价走势图 , 图源东方财富网
趣店需要寻找新的救命稻草 。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 , 公司第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攀升至3.3亿元 。 扭转了过去为负的记录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一般反应的是企业的经营策略伸张与收缩 。
筹资活动为正表明企业认为市场上有良好的机会 , 筹集各类资金进行扩大生产;筹资为负则表明公司以偿还债务和分配利润为主 , 并没有在手上留更多的现金 , 也就没有为扩张生产储备资金 。
从趣店相关负责人的发声来看 , 未来拓展的业务不仅仅是儿童教育 。 而趣店一贯的作风就是内部同时进行多个新项目的孵化 , 包括罗敏本人也进行了数次的内部创业 。
这些筹资现金也可能是为这些新业务的开展准备的 。
15亿的现金流 , 还够趣店折腾多少次?下一次 , 趣店将等来什么结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