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朱晓培
编辑|大道格
1968年12月24日 , 阿波罗8号首次载人绕月航行 。 面对浩瀚的太空 , 飞船里的宇航员威廉·安德斯按下了手中相机的快门 , 拍下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 , “地球升起” 。 当时 , 安德斯使用的是搭载了蔡司Sonnar 250mm f/5.6 原厂镜头的的Hasselblad 500EL 中画幅底片机 。
52年过去 , 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 , 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 , 人类的摄影设备不断变迁 。 但是 , 不论形式如何进化 , 光学镜头的作用一直无可替代 。
安德斯当年使用的蔡司镜头 , 凭借着超清晰的成像能力 , 一直以来 , 都是“专业”镜头的代名词 , 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所渴望拥有的镜头之一 。 包括《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布鲁克林》、《荒野猎人》在内 , 众多奥斯卡获奖电影在拍摄时都大量使用了蔡司的镜头 。 奥斯卡为了表彰蔡司对摄影的贡献 , 还专门为其颁发了“奥斯卡技术奖” 。
文章图片
由于造价相对昂贵 , 以往只有高端相机才会配备蔡司镜头 。 但这次vivo给用户带来了惊喜 。
12月17日 , vivo宣布与蔡司达成战略合作 , 共同探索移动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 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 , 即将发布的vivo X60系列 , 就搭载了vivo与蔡司联合研发的影像系统 。
“过去 , 蔡司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的时刻 , 包括宇航员用蔡司镜头记录了人类在月球上的脚印 。 今天 , 我们希望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用上vivo与蔡司联合开发的手机镜头 , 拍下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小朋友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 我们相信 , 对每一位消费者而言 , 生活也是他自己的一个大事件 , vivo将与蔡司一起 , 记录每一位用户的时间简史 。 ”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倪旭东在发布会上说 。
当下时代 , 全球消费者都习惯于随时随地的记录、创作和分享 。 vivo与蔡司的合作 , 将实现传统光学和新数字技术的协同互补 , 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顶级影像创作的魅力 , 开启一个全新的移动影像新时代 。
移动影像新时代 手机摄影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有调查数据显示 , 仅2016年一年 , 人类就拍摄了2.5亿张照片 , 其中有90%都是由手机拍摄而得 。 如今 , 这个数字正在以几何数的增长 。 自拍、饭前“消毒”、短视频、直播 , 第三方数据显示 , 人们在手机上观看的内容 , 70%都与影像相关 。
悉尼大学的克里斯切·希尔教授将摄影的历史从大众对照片接触的角度分成了四个时期 。 第一阶段是柯达相机时代 , 第二阶段是数码相机时代 , 第三阶段是带拍照功能的手机时代 , 第四阶段便是当下 , 智能手机+社交网站时代 。 智能手机+社交网站 , 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影像时代 。 这也是一个将摄影的特性发挖掘到极致的时代——For Fun For Everyone(为了乐趣 , 为了每个人) 。
文章图片
“在移动影像时代 , 全球消费者其实是高度社交化的 , 喜欢随时随地的记录、创作和分享 。 对于vivo来讲 , 我们有责任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移动影像体验 。 ”倪旭东说 。 为此 , vivo把影像作为长线投入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 希望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 , 可以随时随地的捕捉灵感、记录美好的生活、分享更多的故事 。
【摄影|携手蔡司,vivo对手机影像的无限探索】vivo注意到 , 大部分用户都在使用手机拍照 , 记录自己的生活 。 而随着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变化 , 移动影像也面临着新一轮的革命 。
以前专业的相机、极致的影像是专属于极少数的摄影师、专家 。 但在移动影像时代 , 这已经成为普通用户的刚性需求 。 如何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拍摄的影像达到专业影像设备的水准 , 也成为了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
面对这个问题 , vivo选择与蔡司合作 , 共同推进移动影像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升级和革新 , 探索专业影像的边界和更多的可能性 。
“我们非常高兴能加入这个旅程中 。 ”蔡司中国总裁福斯特说 。 从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作品开始 , 数万年来 , 人类就是在通过影像分享科学技术突破 。 无论是对宇宙的探索 , 还是用显微镜发现微观世界 , 影像是一种超越语言、文化和时间边界的交流方式 。 蔡司希望通过与vivo的合作 ,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创造精彩瞬间的可能性 。
今天 , 移动影像已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记录和创作 , 它赋予了更多人影像表达的自由 , 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 。 而在未来的某一天 , 即使是专业的摄影爱好者 , 也许都能够轻装上阵 , 只带一部vivo和蔡司联合研发的专业影像手机 , 就能够全情投入到创作当中 。
探索移动影像的边界 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 , 手机企业不仅把拍照功能当成了手机产品的标配 , 也当成了军备赛点 。
从华为的拍月亮 , 到雷军的一亿像素的照片 , 看起来 , 中国手机厂商在影像需求方面已经挖掘到了极致 。 但vivo影像产品总监李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在消费者痛点的挖掘上 , 目前的手机厂商做的还不足够 。
文章图片
虽然较前两年 , 手机摄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 但消费者的使用的场景以及追求的潮流是在不断变化的 。 而这些变化的过程 , 就是vivo要持续挖掘和探索的过程 。 “未来的手机影像不一定局限于现在我们所意识到的人像、夜景 , 可能有新的应用场景诞生 。 ”李卓说 。
手机企业如何进一步实现摄影能力再次提升?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从与蔡司的合作中 , 我们可以窥见vivo专业影像路径的一二 。
据倪旭东介绍 , vivo和蔡司将在科技创新、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人文内容创作三个领域进行长期深耕合作 。 基于传统光学跟新数字技术的协同互补 , 双方希望通过合作 , 开启一个全新的移动影像时代 , 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轻松便捷地享受专业的创作 。
“聆听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要求 , 追求产品和服务的卓越性 , 这些是vivo和蔡司共同的承诺 。 ”蔡司中国总裁福斯特说 。 基于共同的认识 , vivo与蔡司达成了多个协议 , 包括进行联合研发、建立联合影像实验室 , 以及加强中国和德国团队的紧密配合 。 而从vivo X60系列开始 , 未来通过与蔡司共同研发、采用蔡司光学技术的vivo高端智能手机将带有蔡司的标志 , 这将成为此次合作的可视化符号 。
vivo与蔡司希望通过合作为消费者打造极致的影像 。 但把蔡司的镜头应用在智能手机中 , 并不是简单的安装就可以做到的 , 它需要对镜头进行二次开发 。
以有“相机的鹰眼”之称的卡尔·蔡司—天塞(Tessar)镜头为例 , 100多年来 , 它广泛应用于专业摄影、电影、航空等诸多领域中 。 据欧洲一家著名的摄影杂志统计 , “天塞”镜头是有史以来生产量最大的摄影镜头 。 它也是vivo和蔡司合作研发的基础 。
文章图片
一个典型的天塞镜头中设计有4个镜片 , 并将其分做3组 。 但要直接把一个3组、4镜片的镜头放进薄薄的手机中 , 显然是不现实的 。
李卓说 , 在手机中使用传统的光学镜头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小型化;二是需要更高素质的镜头 , 比如说更大的光圈、更好的解析力 , 还会面临体积和空间的挑战 。 因此 , 在镜头小型化方面 , vivo和蔡司联合攻坚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把非常大的光圈解析力保持好 。
为此 , 双方经历了近半年讨论 , 投入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 , 攻克了镜头小型化与高品质成像之间的各项技术难题 , 最终达到了严格的蔡司光学工艺质量标准与蔡司成像质量标准 。
在与vivo的合作中 , 天塞不再是固定的结构 。 而是变成了一系列更加具体和细致的标准和参数、指标 , 比如对焦的反映、光学的解析力、周边成像和中心成像的关系等 。
由于光学系统非常复杂 , 涉及到很多的取舍 。 因此 , 天塞和vivo的这套标准 , 也变成了一套移动摄影的取舍标准和原则 。
长赛道的底气 海量的用户需求 , 刺激着手机影像系统不断进化 。 从单摄像头到多摄像头 , 从OIS到微云台 , 从超级防抖到超级夜景 , 无论硬件模组、软件系统还是针对特定场景的算法优化 , 都在高速迭代 。 而vivo一直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
“vivo的品牌理念是人文之悦 , 而影像是人文价值最好的体现 。 ”倪旭东说 , vivo会持续加大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 加大影像方面的认知以及技术创新投入 。
在vivo看来 , 手机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 , 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 比如光学系统、感光元件、芯片的处理以及算法 。 要做好手机影像 , 这四个方面哪一块弱了都不行 。
为此 , 从2017年开始 , vivo就陆续在全球进行系统性的布局 。 目前 , vivo已经在日本东京、美国圣地亚哥、中国东莞、杭州等七个城市设立了影像研发中心 , 分别承载光学和半导体、图像处理引擎、硬件、算法等研究 。
vivo的影像研发中心有一个特点 , 就是专心做影像 。 比如2019年11月成立的日本东京研发中心 , 其使命就是利用日本在光学影像方面的产业链及技术优势 , 着眼2年后运用的技术预研、开发原型机 , 并配合总部进行商品化 , 将新技术服务于消费者 。 而美国圣地亚哥研发中心 , 则主要负责强化算力 , 进行平台技术研究 , 同时也负责部分与Google等伙伴的沟通 。
文章图片
由于每一个研发中心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 各司其职 , 也成为了vivo影像的强力支撑 。 从镜头到传感器 , 从平台的图像信号处理到算法 , 再到调试方向认知 , vivo不断积累自己的技术能力 , 也不断的突破自我 , 引领行业创新 。 这些技术优势 , 也让vivo过往机型在自拍、人像、夜景、运动等模式中实现出色表现 。
比如 , vivo X30系列就率先将专业人像摄像头独立出来 , 为用户拍摄超低畸变的自然人像提供高端硬件能力 。 而X50 Pro则开创性地将“微云台”嵌入手机镜头中 , 在影像行业中开创了手机防抖新方向 。
目前 , 影像与设计、性能、系统并列vivo的四个长赛道 。 而vivo在研发上的投入 , 给了vivo在影像上力求卓越的底气 。 “vivo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 我们是非常坚持的 。 现在vivo专门做影像的团队公司内部已经超过700人 。 ”vivo影像产品总监李卓说 。
vivo未来发展精准聚焦这四个方向并表示在认知正确的前提下 , 研发投入上不封顶 。
从某种意义上 , vivo的这种做法 , 让vivo不再只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 , 更是一家全球化的移动摄影科技公司 。
推荐阅读
- 支持|联发科OPPO携手推进5G普及,OPPO A72首发天玑720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葡萄|金印联携手葡萄城,低代码技术实现“万物皆可集成”
- 葡萄|中恒五金携手葡萄城:10年软件开发经验,凭借活字格低代码平台再创业
- 协同|福瑞泰克携手中智行 基于车路协同,引领高阶自动驾驶时代新赛点
- 充电|三星携手 AMD:曝 Exynos 2200 处理器CPU 提升 5%、GPU 提升 17%
- 蔡司|影像新王vivo X70 Pro+评测:想要的都有了
- 能力|亿咖通科技携手百度Apollo定制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吉利银河OS
- 什么|央视携手海尔智家揭开2022智慧家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