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混合云:让亚马逊妥协的真相( 三 )


03 混合云亦有挑战
云计算头部玩家们推出混合云平台 , 均设想在一个理想状态下 , 混合云实现公共云、私有云甚至自建机房混合使用 , 核心和稳定的业务放私有部分 , 外围和弹性的业务放公共云 , 数据和应用统一管理并且能够在两种云中间自由移动 。 理论上 , 对客户来说 , 混合云的方式既留了核心数据 , 降低了迁移风险 , 又能在原来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公共云的弹性 , 一举多得 。
现实之路并不平坦 。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V)一度通过调研预测 , 到2021 年将有 98% 的企业采用多云架构 , 但后来只有 41% 的企业制 定了多云管理战略 , 仅有 38% 的企业部署了用于运行多云环境的流程和工具;Flexera技术报告显示 , 接受调研的所有企业用户中有67%正在运行或考虑使用Azure Stack 进行混合云应用部署 , 但实际上 , 截至2021年一季度 , Azure Stack处于部署阶段的企业用户仅为21% 。
一如它的命名 , 混合云一部分由客户搭建、拥有、控制和运行 , 但平台的管理、维护和支持则由公有云提供商负责 , 这一“混合”的现实注定了客户需要妥善处理一些挑战 。
最突出的挑战是 , 在混合云环境下 , 用户成本和运维压力大 , 当组织采用直接的大型公共云架构时 , 管理云计算成本的困难陡增 , 除此之外 , 诸如Outposts这类大型公有云厂商的基础架构完全由 AWS 等公有云厂商管理、维护和支持 , 这也是为何雄霸全球的AWS未能实现Outposts叫好又叫座的不二原因 。
混合云场景下 , 企业需要自主管理多家云厂商以及自建私有云平台的资源 , 监控分布在各种资源里的业务使用情况 , 需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 又需要在某个点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进行切换 , 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 。 公私不同架构不同平台 , 会大大提高运维团队的运维复杂性和要求 。
在经历公有云激荡十余的教育以及多种混合云方式的磨砺之后 , 企业和机构在对IT基础架构选择时 , 越来越倾向于在云简单易用的使用体验以及数据本地部署安全可控方面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 而一致的技术架构才能将上述两点完美融合落地 , 同源同构或成为混合云时代企业用户上云关注的关键因素 。
就在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刚刚公布的混合云年度案例评选揭晓 , 拨开了混合云在中国落地的迷雾 , 其中 , 上交所和阿里云共建证通云获混合云年度规模服务类优秀案例 , 国家电网多Region混合云平台建设获混合云架构创新类优秀案例 , 爱捷云构建视睿科技新一代混合云 , 以同源同构、简单易用的混合云平台获评年度技术应用类优秀案例 , 视睿科技在同源同构、支持异构的混合云环境下 , 轻松实现降本增效 , 并实现自主高效管理运维 。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案例涌现 , 混合云料将成为未来三年企业上云的主流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