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用科学让“脑洞”成为现实

12月19日 , 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 科学影像专项奖、科学幻想绘画专项奖、科技实践活动专项奖、科技辅导员专项奖、优秀组织奖、科协主席奖、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大奖项获奖名单出炉 。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37届以来 , 每年共有约3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赛 , 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 已成为成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品牌 。
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主办 。 本次大赛自4月1日启幕 , 全市23个区(市)县、800余所学校、33万名师生在六大类别的比赛中登场亮相 , 并有33527名学生提交的3111件参赛作品进入成都市市级决赛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机械式自动旋转门装置的研制等5项发明获得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智能杂粮配料机等10项发明获得科协主席奖 , 乒乓智能训练机器人等10幅作品获得科学幻想绘画专项奖 , 净水器原理等10幅作品获得科学影像专项奖 , 疯狂过山车等10项实践活动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专项奖 , 循环飞球等10个项目获得科技辅导员专项奖 , 双流区科协等15个单位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 。
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涉及人工智能、医学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 ,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蓉城少年们正用科学 , 让他们的“脑洞”成为现实 。
创意来自好奇 ,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 生活中 , 粗粮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 如何让粗粮配比更科学?树德中学学生吴承阳发明了智能杂粮配料机 。 该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结合特色算法 , 实现智能粗粮配比 , 系统设计合理 ,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以来 , 青少年不仅能通过大赛开阔眼界 , 更重要的是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 。 “要让孩子们在参赛过程中尽早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 成为国家科研的后备力量 。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
颁奖仪式开始前 , 本次活动根据大赛主题在外场设置了宇宙空间站、科学画未来、机器人部落、科学大秀场、编程实验室5大科普实验互动体验区 , 让孩子们在体验互动中探秘科学 , 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进取心 , 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喜欢科学、追寻科学 。
【成都|用科学让“脑洞”成为现实】本报采访人员 宋妍妍 市科协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