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四 )


过去很多所谓的创新 , 都是建立在「抄作业」的基础上 。 都是别人有了一个模子或者模型 , 我们把它做得更好 。 本质上这不能算真正的创新 。 当今天中国达到这个体量 , 走到这个阶段 , 我们肯定要从中国开始 , 做出一些我们自己的新东西 。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 , 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 叫《创新的起源》 , 这本书认真地分析了很多现代技术的发展史 。
原来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 ,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的 100 年前 , 就有人开始以蒸汽为原理制造蒸汽机 。 在一些特别需要的行业开始使用蒸汽机 , 一年几十台这么用 , 用着用着就开始改进 , 不断提高它的效率 。 等到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时候 , 其实已经经过了 100 年的打磨 。
这里面专门提到核电技术 , 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天核电的「百万千瓦时死亡人数」 , 比煤电、火电要低很多 。 这本书上说 , 核电在过去 20、30 年是没有什么技术进步的 , 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不容错 , 它绝对不允许你犯任何错误 。
我们都过于夸大了一个所谓爆炸性技术的高光时刻 , 而很多真正的技术进步都是通过不断试错、日拱一卒逐渐成长起来的 。 连飞机的发明都是这样的 , 当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 , 已经很多小团队都在尝试飞机 , 还有比他拿的资金多 10 倍的团队也在做飞机 。 莱特是唯一一个把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 而且试飞那天运气还特别好 , 逆风 。 这才引领了一次科技革命 。
其实还有一本书 , 叫《技术的本质》 。 这两本书都颠覆了以前我对创新和技术的认知 。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出现一种神奇的技术 , 然后整个世界随之改变 。 无论是《创新的起源》 , 还是《技术的本质》都在说:本质上所有技术都是其他技术重新组合的结果 , 你可以把科技想成一棵科技树 , 每一个技术、每个节点都是在原来枝节上生长出来的 。
标准|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文章图片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
技术就是不断重新叠加、组合 , 然后成了新技术 。 新技术又变成其中一个元素 , 又开始去叠加、组合 , 变成了更新的技术 。 我们讲创新时 , 太容易忽略试错和小步快跑、日拱一卒这些过程了 。
04
创新在水面之下生长
不过技术没有大爆炸式的进展 , 也并不意味着行业创新停滞不前 。
我觉得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新的创新期 , 这个创新期就是不再是以论文为主导 , 而是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 。 一个产品能够在普通环境下用起来 , 它就是在进步 , 即使看起来很小 。
产业当然有它发展的逻辑 , 但是所有产业最后都离不开工程师思维 。 当你和市场离得很远时 , 当你在一些细节中不愿意投入精力打磨的时候 , 可能会被这个市场所淘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