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地点着陆 , 二院206所研制的搬运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队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 。 任务中 , 两名搜索回收队员身穿外骨骼携带多套搜索设备从直升机降落点快速机动至返回器着陆点 , 穿上搬运外骨骼后 , 原本需要两人共同搬运的设备 , 只需一人即可单独完成 , 大大提升了单人负载机动能力 , 降低搜索回收作业人员体能消耗 。
随后 , 搜索回收人员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号”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为整个“嫦娥五号”探月回收任务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 此外 , 搬运外骨骼还协助搜索回收分队在返回器周边快速搭建应急通讯、照明及电力保障体系 , 确保搜索回收任务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
文章图片
时值寒冬 , 返回器着陆点位于四子王旗的野外 , 气温逼近零下30摄氏度 , 着陆点覆盖着10多厘米厚的积雪 , 而凌晨时分的漆黑夜色也为搜索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 。 直升机到达着陆点附近后 , 搜索回收人员携带搜索、通讯等设备快速机动至指定地点 , 部分人员携带的设备重达40公斤 , 需两人协作搬运完成 , 而在零下30摄氏度的雪夜荒原 , 低温严寒与极限负重对搜索人员的体力消耗带来挑战 , 此刻 , 搬运外骨骼派上了用场 。
本次参加“嫦娥五号”搜索回收任务的两套搬运外骨骼包含上肢助力模块和下肢助力模块 。 通过电动直驱助力模块及智能步态分析算法 , 配合人体上下肢关节发力 , 降低人体能耗 , 为穿戴者提供上肢臂力、腰肌及臀大肌助力 , 帮助穿戴者承担更大载荷 , 有效降低了手臂、腰臀等部位的疲劳感 , 适用于复杂地形下的重物握持及搬运 。
文章图片
据悉 , 搬运外骨骼负载能力达50公斤 , 在负重搬运机动时可省力约60% , 节约人体能耗约30% , 动作识别准确率大于99.9% , 可在零下40摄氏度至70摄氏度间正常工作 , 耐受湿度最大为98% , 标配的可更换电池在综合工况下可持续工作约4小时 , 为在恶劣自然环境中执行“嫦娥五号”搜索回收任务提供极强的产品适应性和可靠性 。 此外 , 搬运外骨骼可智能感知穿戴者肢体行为 , 并自适应实时调节输出助力的大小、快慢 , 其结构轻巧 , 穿脱方便 , 人机交互顺畅友好 , 穿戴者的复杂运动行为不受限 , 其模块化的设计构造 , 便于在应急状态下快速维护 。
【航天科工二院|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搬运外骨骼高效助力“嫦娥五号”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本次 , 206所研制的搬运外骨骼参加“嫦娥五号”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 , 以卓越的整体性能开创了外骨骼产品首次参加航天任务的先河 。 (文/赵森) 来源:航天科工网站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 吴佳栋|刚刚,发射成功!
- 长三乙火箭|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 宇航|长征火箭48发全部成功!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