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 二 )


回首往事 , 已过不惑之年的孟祥飞坦言 , 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 , “因为实现更高性能的技术突破很难 , 但如何将超级计算力变成生产力 , 难上加难 。 ”
开弓没有回头箭 。 孟祥飞四处奔走 , 到处“游说”他的“天河一号” 。 为了让“天河一号”用起来 , 孟祥飞一年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 。 这样不停奔波的日子持续了四五年 。 他记得 , 有一次出差去湖北武汉 ,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达目的地 , 跟合作团队汇报完方案后又立刻赶往合肥 , 没想到出了火车站竟然连辆出租车都打不上 , 更糟糕的是当天还在下雨 。 11月末的合肥寒风刺骨 , 就这样冒着雨在寒风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车 , 抵达用户那里交流完 , 孟祥飞就病倒了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用户来了 , 可是新的困难也接踵而至:对方要在天河平台上搭建一个有关“药物筛选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软件 , 这一软件可大大提升新药的研发进程 , 但却无法兼容部署到天河平台上 。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白天孟祥飞和大家一起调试机器 , 晚上一个人默默“刷夜” 。 20多天上万次的测试 , 孟祥飞终于从几十万行代码中将一个不起眼的变量“揪”了出来 , 重新定义之后 , 大功告成 。
而这只是个开始 。 在孟祥飞和团队的努力下 , “天河一号”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运行时间最长的超算之一 , 在航空航天、基因科技、先进制造等数十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每天完成计算研发任务近万项 , 累计支持重大创新突破和成果超过2500项 , 服务企业超过3000家 , 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
【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大到可以计算宇宙的形成演化 , 小到可以模拟原子组合成新材料的过程 , 现在的‘天河’基本实现了‘算天’‘算地’‘算人’ 。 ”面向未来 , 孟祥飞有了新的奋斗目标:“锁定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 ‘快’已不是目标 ,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超级算力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 ”孟祥飞说 , 团队成员将重点面向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 打造开源开放的创新能力平台 , 让超算发挥更大的作用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沈 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