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一个咖啡杯装下全世界的数据 DNA存储芯片神奇在哪?( 五 )
首先,DNA 存储数据的写入和读取成本高昂 。2017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显示,合成 2MB 的 DNA 数据需要 7000 美元,而读取数据需要 2000 美元,尽管这相比于 2013 年每兆 12400 美元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如果用户需要以 DNA 形式储存 1GB 的电影,编码大约需要花费 358 万美元,而读取数据还需要 102 万美元 。
其次,DNA 存储数据的解码过程需要大型工具 。目前 DNA 存储技术的解码过程,还需要依赖测序仪对 DNA 分子进行排序,市面上量产的测序仪大多都用于小型实验室、临床应用等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距日常使用还很远 。
文章图片
▲ 测序服务供应商 Illumina 的测序仪产品 iSeq 100(图片来源为 Illumina 官网)
此外,DNA 存储技术的读写速度慢 。2021 年 12 月初,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将 DNA 存储速度提升到了每天写入 20GB 数据,目前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大约为每秒 500MB 。IDC《数据时代 2025》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在 2025 年将达到 175ZB,相当于每天产生 491EB 的数据 。即使 DNA 存储芯片的密度足够大,其实时读取速度也无法满足当前的数据存储需求 。
DNA 存储芯片是未来大容量存储较为理想的介质,目前的研究进展大部分都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其硬件设备的落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04. 结语:DNA 存储商业化的关键,实现低成本、高密度
DNA 存储芯片存储密度高、稳定性高、易于维护的优势决定了它成为下一代存储设备的可能 。不过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商业化还有很多限制,例如成本高昂、存储环境限制较多、实时读取速度慢等,这些都表明其变成主流存储设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我们处于数字时代,从智能手机、平板、PC 到可穿戴设备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因此这个现实条件决定,找到性能要求更高且更加低成本的存储设备迫在眉睫 。
DNA 的半衰期为 521 年,在一个冰冷或合适的条件下,DNA 可以持续存在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如果 DNA 存储技术真正实现商用,在未来,我们的数据档案可能将变成“化石”留存下来 。
访问:
阿里云 - 最高1888元通用代金券立即可用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真·网红”马斯克:一个特斯拉哨子30万,大红内裤遭秒光
- 市场|刘作虎:一加达成了一个小目标
- 创事记|NFT距离元宇宙只差一个周杰伦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网络|白荣芳:荣耀为始 芳华绽放
- 教育|学科停船后的第一个寒假,“脑机接口”能否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后起之秀?
- 财年|小米、苹果怕不怕?索尼也要造车,还带来了一个大消息
- 通信技术|Web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
- 新闻|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可以通过平时收藏的公众号显现出来
- 创事记|大厂难以沉下去的乡镇夫妻店,诞生了一个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