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骗了、得到了:万元会费与婚介App的“爱情故事”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左岸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香港爱情故事》终于在一片“睇唔够(看不够)”的呼声中 , 以Happy Ending收尾 。 这部TVB新剧展现了大城市中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 也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
剧中 , 男女主角陈子朗与邱凯琪的上司盛晓彤(即Sophia)几乎承包了大部分的笑点 。 热衷在社交、婚恋App上结识“倾慕者”的她 , 遭“男友”以投资为名被骗几百万元 , 让看客直呼:“有钱人的世界看不懂” 。
实际上 , 随着“苏享茂事件”揭开在线婚恋平台层出不穷的乱象后 , 近几年关于在线“婚骗”的新闻也频频见诸各大主流媒体平台 , 很多“大龄剩族”都发现网恋并不靠谱 , 网络上难觅真情 。
可就是这么公众认为不靠谱的在线婚恋市场 , 仍有大量创业者、投资机构前赴后继 , 投身于在线婚恋创业项目当中 。 极光大数据预估 , 2020年中国在线婚恋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但同时 , 在线婚恋市场乱象丛生的新闻仍不绝于耳 。
值得探究的是 , 在线婚恋行业究竟有什么魔力 , 能让这么多创业者投身其中 , 而且似乎永远有着掘不完的金?
服务“多金”者更容易赚钱
“我也觉得(在线婚恋)不靠谱 , 所以一开始并不看好这类创业项目 , 谁知后来……”
两年前 ,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将近十年的吴跃腾 , 以技术入股方式成为深圳一家在线婚恋机构的合伙人兼研发副总 。 他告诉懂懂笔记 , 项目的发起人是自己的发小 , 尽管他对在线婚恋行业前景存有疑虑 , 但碍于好友盛情最终还是加入了团队 。
在项目婚恋App正式上线之前 , 这个团队已经营着一个在线婚恋社区长达三年之久 , 推出婚恋App只为了巩固社群用户 , 推行会员年费制度 , 说白了就是想利用原有社区流量增加变现方式 , “注册的会员分金、银、铜三大级别 , 年费分别为一万、五千、两千(元) 。 ”
文章图片
图2/5
吴跃腾坦言 , 当看到产品经理设计的项目白皮书时 , 他心里顿时便凉了大半截 。 在他看来 , 这种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婚恋创业项目 , 设置的会员门槛、收费竟然如此高 , 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
“我当时觉得 , 公司应该先借助婚恋App聚拢流量 , 通过提供社交、婚恋免费服务 , 靠电商业务赚钱 。 ”尽管带着研发团队硬着头皮将App完成 , 但他并不认为会有用户花钱购买如此昂贵的会员服务 , “会员得到的服务 , 只是展示权重增加、无限制私聊、精准设置匹配条件等罢了 。 ”
没想到 , 当这款婚恋App正式上线并在原有婚恋社区开始推广后 , 会员转化的实际效果令人瞠目结舌 。 短短两周之内 , 有近万人在App上注册成为用户 , 有近两百位用户购买了会员资格 。
仅上线当月 , 公司收取的婚恋会员费用就高达50万元 。 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注册用户池资源有限(尤其是女用户) , 团队甚至发动了客服部门的女同事去充当App的“婚恋对象” , 主动与注册会员匹配、聊天 , 增加会员的信任度 。
“付费的会员 , 基大多是是小有成就的企业主/高收入管理者 , 或者是外资企业的高管 。 ”好奇的吴跃腾开始研究会员用户群的画像 , 发现无论性别、职业 , 大部分都是事业有成的大龄剩族 , 出手也比较阔绰 。
他也曾作为“婚恋对象”与匹配的女会员聊过天 。 当问及对方事业小有成又如此“多金” , 理应不缺倾慕的对象时 , 这位女会员的回答是:自己身边的确不缺追求者 , 但大都是自己的下属或者业务往来的客户 , 门不当户不对 , 身份、学历与地位不相匹配 。 对方之所以注册婚恋App并购买金卡会员服务 , 为的是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合适的对象 , 尤其是各方面高于自己的男性 。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 她说平日里很忙 , 除了工作就是应酬 , 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交 , 更没有时间筛选对象 , 花钱买会员 , 就是希望将筛选匹配对象的工作托付给婚恋平台 。 ”
如果说社交应用服务的是90后、95后“打工人” , 那么很多在线婚恋平台主要服务的对象 , 就是“多金”的大龄剩族 。 而在线婚恋平台的盈利途径 , 一般也是以会员付费为主 。
正是因此 , 婚恋App也渐渐衍生出了新的“价值” , 而且成了创业领域经久不衰的生意经 。
婚恋App成了“人脉工具”
“你知道吗 , 想结识高端的人脉资源 , 不要去读MBA , 而应该上婚恋平台 。 ”
Allen是广州一家金融机构的高级理财顾问 , 聊及获取高端人脉的经验 , 他面带神秘地表示:在线婚恋App上可以找到大量出手阔绰、乐于投资理财产品的用户 。 对他而言 , 在线婚恋App其实就是一个寻找资源、顾客的重要工具 。
在几大主流婚恋App上 , Allen自称是一名85后互联网创业者 , 目前单身 。 但实际上 , 他是一位90后 , 3年前已经结婚 , 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 Allen告诉懂懂笔记 , 他在App上的信息除了照片是真的 , 其它几乎都是假的 。
文章图片
图3/5
“我花了一万元购买了会员 , App当然也不会逐一、仔细地审核注册用户信息 , 而我获得的会员服务却很丰富 。 ”凭借着一张帅气的形象照 , 以及精心设计的个人信息 , 他开始在婚恋App上不断匹配异性用户 , 最高峰时曾一周内同时和12名女性用户聊天交流 。
一开始 , Allen就对匹配用户嘘寒问暖 , 展现自己“暖男”的一面 , 对方也丝毫没有怀疑过他的目的和动机 。 而当对方开始对他产生依赖 , 经常主动找他聊天时 , 他便开始“潜移默化”地向对方推荐理财产品 。
“推荐的理由 , 当然就是我和亲友都投资了该项理财项目 , 收益不错啦 , 所以才会推荐(给对方)参与投资 。 ”由于他设置匹配对象的门槛 , 均为女性企业家、事业有成创业者 , 或者合资外资公司的高管 , 财力上相对雄厚 , 有一部分用户很快就表现出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的意向 。
那么 , 匹配对象与Allen素未谋面 , 仅凭一张照片、几日聊天就愿意投资理财产品 , 这是什么原因呢?
Allen透露 , 这些高收入群体对区区几千、上万元的投资 , 其实并不会在意 , 一两万元理财投入可以换取他的热情陪伴、嘘寒问暖 , 那份“温情”可是大龄剩族最缺失的 。
“其实在婚恋App上 , 我也经常会匹配到同道中人 , 有女性创业者借婚恋为名拉融资匹配到我这 , 也有中介销售在线推销豪宅、名车 , 还有年轻女孩儿在App上购买会员寻找机会傍富豪 。 ”Allen表示 , 据他粗略估算婚恋App上至少有三成以上的用户“动机不纯” , 纯粹是为了寻找人脉资源 。
在他看来 , 在婚恋App上推销理财产品、销售高价值商品 , 成功率明显比上MBA培训班高出许多 。 短短一年间时间 , 与他匹配、聊天的一百余位女性用户中 , 有将近15%的人购买了他推荐的金融理财产品 , 其中最高的一位投资额为8万元 。
至于Allen所付出的“成本” , 只有区区一万元的会员费用 , 可见“性价比”之高 。
根据易观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 目前主流在线婚恋平台中 , 31岁以上用户占比均在47%以上 , 这类用户普遍拥有一定财力 , 也是发展高端人脉、寻求投资、转化消费的主要目标群体 。
最为关键的是 , 这个群体的情感生活较为空虚 , 愿意花钱买“温暖” 。
“利用婚恋App圈人脉、找资源的用户的确有不少 , 其实对平台而言并非是坏事 。 ”吴跃腾的分析也证实了Allen的说法 , 他表示 , 对于自己所在的婚介平台而言 , 无论注册用户的目的是婚恋还是找资源 , 只要付费购买了会员资格 , 平台就不会过多干涉 , “毕竟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 ”
可是 , 婚恋App上这些“多金”的单身大龄剩族 , 真的都浑然不知所匹配对象别有用心 , 动机不纯吗?
他们除了通过网络认识异性、结交“可能存在的”结婚对象 , 就没有别的目的?
“多金”剩族花钱找陪聊
“我也知道(婚恋App)这种处对象的方式 , 想找到真的、合适的人很难 。 ”
84年出生的李佳(化名)目前是上海一家留学咨询机构的营销总监 , 年薪近百万的她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 可以说是一位996+金领打工人 。 因此 , 她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工作之外的社交活动 。
从前年开始 , 处于单身状态的李佳面临父母“逼婚”的压力 , 为了兼顾工作和婚恋、社交 , 她开始注册婚恋App , 尝试在网上结识恋爱的对象 。 为了增加对象匹配的准确度 , 提高展示的权重 , 她先后在三家婚恋平台上花了近8万元 , 购买了最高级别的会员资格 。
“这两年多时间 , 我遇到过借钱的骗子 , 也遇到过推销金融、保险的销售 , 还有纯粹无聊骗人感情的……”她渐渐明白 , 婚恋App上虚情假意的用户并不少 , 而且充斥着大量骗子与别有用心的人 。 可是 , 当会员到期时她还是会选择续费 。
文章图片
图4/5
在李佳眼里 , 续费婚恋App的高级会员 , 是大龄单身人士给予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 , 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 除了婚恋App , 她很难在其它渠道结识各项条件都相当的异性对象 , 依赖婚恋App意味着“脱单”还有一线希望 , 更能应付家人的责问(可以经常将一些匹配对象和家人研究参考) 。
“要说在线婚恋服务全都不靠谱也不对 , 毕竟身边的确有大龄单身的朋友在App上找到了另一半 。 ”怀着从善如流的心态 , 李佳在婚恋平台上渐渐变得“乐善好施”起来 , 只要聊得开心 , 只要对方的要求不过分她基本上都会尽量满足 。
李佳告诉懂懂笔记 , 婚恋App上经常有匹配的对象声称“公司资金困难”需要借钱周转 , 只要是聊得来的 , 金额也不是太大 , 她都会“施舍”几千元给对方 , 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享受 , “对于我而言 , 婚恋App更像是可以发泄苦闷的平台 。 ”
作为企业高管、大龄剩族 , 工作、业绩考核和世俗眼光给她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 但是她无暇找闺蜜好友发泄 , 也不能寻求上司、同时的理解 , 更不想面对家人、至亲 , 于是只能在网络、婚恋App里 , 寻找一些还值得倾诉的对象 。
“尽管有的人是为了利益、资源 , 但毕竟对方会为了利益认真听我倾诉 , 而且完全附和我的观点 。 ”李佳强调 ,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线婚恋平台不占用自己过多时间 , 只需利用极有限的夜晚闲暇时间 , 动动手指即可隔着屏幕聊天、倾诉 。
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 双方素未谋面 , 彼此的生活、工作圈子也不同 , 更不至于将倾诉内容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 。 尽管陌生社交平台也可供这种倾诉的方式 , 但陌生交友不含利益 , 聊天对象较为主观独立 , 不一定会附和“多金”剩族的一切观点 。 她也尝试过陌生社交应用 , 但是聊了几句就会“把天聊死” 。
这也是李佳以及身边部分“多金”大龄剩族乐意在婚恋App上寻找交流对象、寻找陪伴 , 同时寻求渺茫“脱单”机会的主要原因 。
文章图片
图5/5
【|爱了、骗了、得到了:万元会费与婚介App的“爱情故事”】在《香港爱情故事》中 , Sophia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们(App上配对的对象)要的是钱 , 我要的是陪伴 。 一卖一买 , 我觉得很公平咯 。 ”
结束语
这句话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多金”大龄剩族的真实写照 , 也是这些年来仍有大量创业项目投身婚恋中介服务的原因之一 。 无论是别有用心的用户、单身大龄剩族 , 还是平台的搭建者 , 在网络婚恋的世界里都是各取所需 , 形成了看破不说破的默契 。 未来 , 这种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5G以及AI等技术的推进 , 在各方资源、需求 , 付费购买服务的成熟趋势中 , 或将不断推涨婚恋消费的市场规模 。
显然 , 即便在线婚恋领域乱象丛生 , 但并没有阻碍资本、创客将婚恋当成一门“好生意”且长做长有的趋势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Tencent|原生版微信上架统信UOS应用商店: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