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13
2021年 , 5G手机终端市场格局面临重塑 。 新一轮苹果热 , 有望带动5G换机潮 , 相关产业链迎来增量投资机会 。
文| 丁卯
推迟上市、负面消息刷屏的iPhone 12 , 最终还是成了2020年最畅销的5G智能手机 。
在11月京东自营手机销量榜中 , iPhone12系列合计销量接近100万部 , 稳居5G智能手机榜首;而受贸易制裁、芯片短缺的影响 , 苹果最大竞品华为Mate40销量却不足20万部 , 甚至被小米10和红米K30 5G版双双超越 。
iPhone12销量的火爆增长 , 代表着2021年5G手机终端市场格局或将面临重塑的可能;同时 , 苹果手机热潮有望拉动近10亿存量用户的5G换机潮 , 给相关产业链带来增量投资机会 。
华为、苹果、小米 , 未来格局如何演绎
2018年2季度 , 华为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供应商 。 随后几里 , 在苹果创新乏力、三星安全问题频发背景下 , 华为凭借优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 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站稳脚跟 。
然而 , 随着懂王举全国之力向华为施压 , 芯片成为困扰华为手机业务的最大束缚 。 2020年 ,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 , 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下滑 , 但受益于国内积累的用户基数和口碑 , 华为销量依然强劲 , 保住了全球老二的位置 。 但据Counterpoint数据 , 从同比增速看 , 今年3季度 , 华为全球出货量同比跌幅达到24% , 成为主要厂商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企业 。
1、出货量下滑主要源于欧洲市场份额丢失
【36氪|iPhone 12销量猛增,5G换机潮下还有哪些风口机会?】2019年 , 谷歌切断GMS (即使用Google 地图、邮箱、视频等基础服务功能) , 华为在欧洲市场迎来大考;进入2020年后 , 英国加入了封锁华为的阵营 , 华为在欧洲的生存空间遭到进一步挤压 。
从数据层面看 , 2019Q3-2020Q3华为在欧洲的销售份额从22.2%下滑至14% , 平均一年丢失近8% 。 可以预见 , 短期内 , 在贸易战的反复下 , 芯片和服务限制仍将是华为海外扩张的软肋 , 今年以来 , 华为逐渐收缩战线 , 将主战场转回国内 , 这也代表着 , 未来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可能会以每年不低于8%的速度继续缩减 。 按照欧洲每年2亿部手机的销量估算 , 预示着将会有近1600万部/年的手机存量受到其他厂商的瓜分 。
2、小米或成这场欧洲替代大战中的主要受益者
得益于高端化策略首战告捷以及线上线下渠道的全方位拓展 , 2019Q3至2020Q3小米在欧洲销量份额从6.3%提升至18.9% , 同比增速200% 。 而根据浦银国际的预测 , 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 , 未来小米仍有机会拿下华为欧洲市场34%的份额 。
根据小米财报 , 2020Q3 ,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398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52.1% , 占总收入的55% 。 其中 , 欧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90.7% , 市占率上升到18.9% , 超越华为、比肩苹果成为了欧洲市场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 。
文章图片
图2/13
2020Q3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analys , 36氪整理
3、国内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欧洲市场格局的明朗化 , 华为在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 据消息人士透露 , 华为囤积的芯片最快将于2021年初耗尽 , 如果此后芯片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 那么华为高端机的产量将会受到极大限制 , 从而影响其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 。 据Canalys数据 , 今年3季度 , 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降至3420万部 , 同比下降了18% , 市场份额从2季度的44.3%下滑到了41.2% , 市占率丢失明显 。
华为国内市场份额丢失的另一面 , 是苹果向国内高端市场的再度发力 。 10月中旬iphone12 上市后 , 除了存量果粉外 , 有部分抢不到Mate40的华为用户以及摇摆用户也转向了苹果 , 从而再度推升了苹果在国内的抢购热潮 。
2020年11月 , 我国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28%;而海外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却上涨99.7%(近年来海外品牌在国内销量主要来自于苹果) ,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 , 苹果正在发力国内市场 , 企图抢占华为在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 。
除苹果外 , 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威胁也来自小米、OPPO和VIVO 。 11月华为正式剥离荣耀业务 , 企图断臂求生 。 后期 , 荣耀如确定不受限 , 则华为在国内低端机领域的地位有望维持 。 但由于荣耀恢复芯片采购订货至少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 这期间 , 小米、OPPO、VIVO仍有机会抢占华为在国内市场的部分中低端份额 。
尽管这样的过程令人痛心 , 但站在投资的角度 , 我们仍然要理性看待 。 受益于苹果、小米市场份额的提升 , 与之相关的供应链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爆发 。 目前A股上市供应链公司主要集中在结构件和功能件领域 ,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电子组2021年策略报告 , 建议密切关注立讯精密、蓝思科技、信维通信、鹏鼎控股等细分龙头 , 以及小米集团等主机厂 。
文章图片
图3/13
苹果和小米手机供应链公司数据来源:36氪整理
苹果热销 , 5G换机潮下的投资机会
2020 年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智能手机需求下滑 , 前11个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9.07亿部 , 同比下滑10% 。 但随着5G手机的大规模上市 , 5G手机全球销量出现逆势增长 。 以中国为例 , 前11个月 , 我国5G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4亿部 , 同比增长71.4% , 占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超过50% 。
文章图片
图4/13
2020年我国手机和5G手机出货量数据来源:wind , 36氪整理
进入2021年后 , 全球疫情的缓解叠加苹果5G手机的发布 , 有望带动5G换机潮(机构预测苹果全球存量用户超过10亿)的加快 , 国金证券预测 2021年全球5G手机的渗透率有望到达35% ,出货量将达到5亿台 。
5G时代的到来 , 将引领手机零部件的创新和升级 , 给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新的机遇(主要集中在射频模块、机壳、摄像头等领域) 。 例如 , 毫米波带来的应用 , 将会增加滤波器和终端系统侧的天线结构数量 , 而考虑到金属外壳对信号接收影响 , 陶瓷和玻璃机壳在5G通信上优势明显 。
文章图片
图5/13
5G时代手机零组件变化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 36氪整理
1、射频前端产业链
手机射频模块包括天线、射频前端和射频芯片 , 主要负责无线电波的接收、发射和处理 。 其中天线的功能是对射频信号和电磁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 射频芯片主要负责射频信号和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 射频前端负责将接收和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 。
文章图片
图6/13
射频模块结构数据来源:太平洋证券 , 36氪整理
5G时代的开启 , 通讯性能成为衡量手机的重要指标 。 这其中射频前端作为核心组件 , 作用举足轻重 , 直接影响着手机的信号收发 。
射频前端数量需求激增 。 从2G到 5G , 频段数量预计会从8个上升至50个以上 , 这意味着手机需要搭载更多的射频前端器件来支持不同频段的需求 。 根据国际大厂的预计 , 5G成熟阶段全网通的手机射频前端的滤波器数量会从70余个增为100余个 , 天线开关数量亦由 10余个增为超过 30个 。
射频前端器件价值量提升 。 与此同时 , 手机轻薄化时代的来临 , 也对射频器件的体积、性能以及集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从而提升各器件的采购成本 。 从手机终端单机价值量来看 , 根据对三星 Galaxy S10+ 5G(Sub 6G)和 4G版的拆机对比 , 物料清单(BOM)中 , 射频前端价值从 4G 版的31美金上升到46美金 , 价格升幅接近 50% 。
文章图片
图7/13
三星Galaxy S10 5G和4G拆机对比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 36氪整理
集成化和模组化是未来趋势 。 随着射频前端模块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需求 , 市场中主要的射频前端都开始向模组化方向发展 。 模组化集成具有片上SoC以及混合集成SiP封装两种模式 , 传统射频厂商博通、Qorvo、Skyworks、村田、TDK等不仅供应多类元器件 , 同时具有模组整合能力 , 将在集中度很高的市场中进一步确立优势 , 而基带厂商如高通、紫光展锐等同样也加入到模组化竞争当中 , 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大势所趋 。
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 在射频前端领域 , 美国及日本企业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 2019 年 , Broadcom 位居第一 , 全球市占率 20% , 其次是日本 Murata , 市占率19% , 前五家公司合计占比87% 。
文章图片
图8/13
射频前端全球格局数据来源:国金证券 , 36氪整理
中国在射频前端领域起步较晚 , 发展薄弱 , 但近几年伴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 , 海思、紫光展锐已经在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而以卓胜微、唯捷创芯、无锡好达、慧智微、国民飞骧为代表的射频前端企业 , 也逐渐掌握关键技术 , 向知名品牌手机供应链渗透 。
以卓胜微为例 , 其生产的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Tuner产品在三星、小米、OPPO、VIVO 中的份额迅速提升;同时 , 目前公司重点向模组市场进军 , 持续推进DiFEM(分集接收模组 , 集成射频开关和滤波器)、LFEM(分集接收模组 , 集成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LNA Bank(分集接收模组 , 集成多个射频低噪声放大器)、WiFiFEM(WiFi 前端模组 , 集成 WiFi PA、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等模组产品 , 进展良好 , 已在三星、小米、OPPO 等客户推广应用 , 具有较好的国产替代机会 。
综上 , 考虑到5G时代对射频前端器件的增量需求以及模组化的大势所趋 , 平安证券电子组建议重点关注卓胜微、信维通信等产业链中的龙头公司 。
文章图片
图9/13
射频前端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源:36氪整理
2、摄像头产业链
近年来 , 手机厂商将光学升级做为重要的创新领域 , 进入5G时代后 , 在量价齐升的带动下 , 摄像头有望成为最具投资前景的环节之一 。
数量上 , 5G时代单机摄像头从单摄、双摄、三摄、四摄再到五摄 , 数量持续增加;价格上 , 从单一的像素提升发展成大光圈、超广角、潜望式长焦、电影摄像头、TOF 等特色镜头的引入 , 摄像头规格升级 , 带动单机ASP提升 。
文章图片
图10/13
手机摄像头数量和规格提升数据来源:国金证券 , 36氪整理
单机摄像头数量持续增加 。 目前 , 智能手机搭载多颗摄像头的整体趋势非常确定 。 市场的主流方案是 , 三摄+TOF后置摄像头方案逐渐向中低端机型渗透;四摄+TOF是旗舰机型后置摄像头的标配方案;双摄+TOF是前置摄像头的标配方案 。 综合来看 , 未来单部手机的摄像头平均数量会达到 6-7 颗 。
根据平安证券数据 , 2020年1-10月国内智能手机中 , 单摄、双摄、三摄、四摄的渗透率分别为4.4%、19.8%、 38.9%、36.9% , 三摄和四摄的渗透率稳步提升;同时 , 叠加明年5G换机潮带来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 , 预计2021-2022 年智能手机摄像头需求量有望达到60和68 亿颗 , 同比增速分别为19%、13% 。
规格提升带动单机ASP增长 。 随着消费者对拍照品质要求的提升 , 摄像头规格持续升级 。 2019年末 , 小米发布新机 CC9 系列 , 采用后置五摄 , 以及前置单摄 , 手机摄像头像素首次达到 1 亿像素 , 同时配备8P 镜头(尊享版) 。 随着像素及镜片组所用镜片数提升 , 单机镜头ASP料将持续增长 。
文章图片
图11/13
5G换机潮带来的摄像头量价齐升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 36氪整理
综上 , 受益于5G 手机放量 , 叠加摄像头光学创新 , 2021年 , 在量价齐升的带动下 , 摄像头相关产业链仍具投资机会 。 根据国盛证券电子组观点 , 建议重点关注舜宇光学、水晶光电、瑞声科技等产业链龙头 。
文章图片
图12/13
手机摄像头上市公司数据来源:36氪整理
3、玻璃背板产业链
伴随5G时代来临 , 由于金属对信号会产生屏蔽 , 智能手机外观去金属化趋势已经确立 , 玻璃凭借性能、成本和产能等综合优势成为外观件去金属化的最佳选择 。
自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 8 和iPhone X采用正背面玻璃设计以来 , 背板玻璃设计正日益普及 ,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 , 2018年底玻璃背板智能手机渗透率为26% , 其中高端市场已经达80% , 预计到2020年底玻璃背板智能手机渗透率可能达到60%
鉴于此 , 方正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玻璃背板相关A股上市公司蓝思科技等 。
文章图片
图13/13
玻璃、陶瓷背板上市公司数据来源:36氪整理
推荐阅读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Apple|摩根大通分析师:交货时间来看iPhone 13系列已达供需平衡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市场|三星可折叠手机今年销量突破 800 万部,是去年的四倍
- Samsung|Galaxy Z Flod 3/Z Flip 3上市首月销量已超去年
- 独角兽|魅族 PANDAER「独角兽」iPhone 13 磁吸手机壳开售:129 元
- 苹果|小米迎来扛鼎之作,剑指iPhone
- 系列|三星 Galaxy S22 与苹果 iPhone 13 Pro Max 外观对比
- Samsung|Galaxy S22机模和iPhone 13 Pro Max真机对比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