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人工智能将催生科研新范式( 五 )
大家关心的是人机互动的过程 , 大量神经网络实验和两个数学家之间多轮的互动 , Nature 描述了互动过程 。 自古以来 , 比如开普勒和其他应用科学家反复地做实验观察 , 从中寻找规律 , 现在AI算法和AI专家扮演了这个角色 。 这次创新主要用了神经网络的技术 , 包括多元非线性函数进行递进的技术和黑盒解释的技术 。
总结来说 , 这个成功案例会激发纯数学家和AI合作证明一些新的猜想或者发现新结构 。
延伸到 AI for Science , 我的看法是 , AI 的确可以加速科学实验 。 除了做计算机模拟之外 , AI 还可以告诉大家实验的方向 。 在最近的天体物理中 , AI优化太空望远镜的指向 , 同时搜集更多更有趣的数据 , 有点像自动驾驶 , 用AI做自动驾驶望远镜 , 加快规律的发现速度 。
其次 , AI 推动人机结合 。 当然说起来简单 , 具体操作要复杂得多 , 科学家和 AI 专家必须紧密互动 , 比如数据生成、作图、构建神经网络和训练、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结果验证等解决问题高度相关 。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发展可解释的 AI 工具 。 AI 产生的结论需要易于理解、能够溯源 , 这样才能建立与科学之间的桥梁 , 获得科学家的信任 。
阿里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研究员 黄非表示:
我的工作主要是做自然语言的理解、对话 , 包括 AI 模型 。 AI for Science 是一个很新的方向 , 我们团队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不久 , 我们基于预训练模型体系 AliceMind , 利用有限的监督数据 , 再结合强化学习 , 目前能够证明近 400 项定理 。
面向工业的人工智能和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一些不同 。 前者主要是解决工业中实际问题 , 根据真实世界中的数据寻找模式(pattern) 。 对于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 , 目的不仅要找到数据中的模式 , 而且要找到产生这些的模式的底层规律 , 来解释不同的现象 。 面向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 , 常见的预测方式比如从数据到标签的映射 , 给定疾病图片预测疾病等传统的分类学习的方法能够被使用 , 但模型更注重与对于数学问题、物理问题等底层的理解 , 对于可解释性的洞察 , 以及对于研究问题中的数据更合适的表述分析 。 我们需要在源数据的基础上寻找更好的表示 , 对于该领域的问题有更好的理解 。
目前的 AI 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 , 基于大量数据 。 如果 AI 在科研中也需要大量的科研数据 , 比如对于生物的蛋白质或者某些特定领域 , AI 也许在这里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 但对于特定领域的知识表述和应用 , 涉及到符号逻辑 , 包括知识图谱 , 甚至人的经验、文本知识 , 如何对于领域知识进行表示和应用 , 目前AI在这方面工作相对比较有限 。
推荐阅读
- 疫情|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学子以舞抗疫,“艺”心同行!
- 财联社|难逃反垄断制裁 美国法院驳回Facebook对FTC的反击
- 媒体滚动|告别“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走亲民路
- 俄罗斯|22岁天才少女加入华为俄罗斯研究院,曾获「编程界奥赛」冠军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费凡|【闳议】中科院外籍科学家费凡:干细胞研究如何与环境健康研究“挂钩”
- 建设|面对机遇期,互联网医院切莫“僵尸”
- 新浪科技|Facebook要求驳回FTC诉讼 法院不同意
- IT|加拿大研究显示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儿童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 the|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治疗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