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银联商务要上市,汇付天下要退场,强监管之下支付还算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图1/2
文/张梦依
编辑/孙明
有人辞官归故里 , 有人星夜赶考场 。
2020年步入尾声之际 , 支付领域却风声不断 。 在香港上市的“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宣布私有化退市 , 而在内地 , 银联商务和连连数字先后宣布将在科创板上市 。
但这两位身处资本市场围城之外的看客或许已经感受到 , 提前一步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同行拉卡拉 , 并不被投资者看好 。 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 拉卡拉收盘价是39.45元 , 而截至12月24日 , 其收盘价是28.28元 , 下跌了28% 。
支付行业的强监管趋势已经明朗 , 从近期央行频频开出的罚单就可见端倪 。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 支付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汇付天下私有化退市
12月23日 , “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发布公告称 , 接获董事溢价私有化建议 , 将在香港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
公告显示 , 汇付天下及要约人Purity Investment Limited联合公布 , 于2020年12月22日 , 要约人要求董事会 , 就根据公司法第86条透过计划安排将公司除牌 , 向计划股东提呈一项建议 。 建议完成后 , 公司将成为要约人的全资附属公司及股份将在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
所谓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种特殊的并购操作 , 其目标是令上市公司除牌 , 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 通俗来讲就是大股东要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 , 扩大已有份额 , 最终退市 。
资料显示 , 汇付天下成立于2006年6月 , 2011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 , 成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支付公司 , 2018年6月1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
虽然头顶“支付第一股”的光环 , 但汇付天下的股价和流动性长期偏低 , 致使其市盈率和估值处于低位 。 数据显示 , 汇付天下每股发行价7.5港元 , 上市当日即遭遇破发 , 当天收盘价为6.62港元 , 跌幅达11.73% 。 而截至私有化公告发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 , 汇付天下收盘价仅为2.76港元 。 不仅如此 , 最近三个月 , 汇付天下的日交易仅占总股份的约0.11% , 流动性严重不足 。
今年上半年以来 , 汇付天下的业绩难掩颓势 。 财报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汇付天下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 , 比去年同期减少9%;经调整净利润8464万元 , 比去年同期减少45%;毛利率3.5亿元 , 同比减少26%;支付交易量9796亿元 , 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 。 汇付天下称 , 支付交易量的下降 , 是受疫情对行业解决方案及综合商户收单产生的不利影响 。
汇付天下的业绩下降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 众所周知 , 支付行业和支付场景 , 与社会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受疫情影响及影响 , 线下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回落 , 支付行业的盈利水平也直线下滑 。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 , 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 , 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分别为5.3万亿元、5.4万亿元、5.5万亿元 , 而2019年这一数值均保持在6万亿元以上 。
中国最大的线下收单机构银联商务的业绩也验证了这种趋势 。 今年上半年银联商务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 , 实现净利润1.8亿元 , 扣出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0.89亿元 , 不足去年全年扣非净利润的三成 。
与惨淡退市的汇付天下相比 , 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的业绩却表现亮眼 , 可谓冰火两重天 。 财报显示 , 前三季度拉卡拉实现营业总收入41.7亿 , 同比增长12.9%;实现归母净利润7.4亿 , 同比增长19.3% 。
拉开拉的逆市增长与其专注于B端小微终端的市场策略有关 。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 , 拉开拉于今年 3 月启动新一轮市场扩张计划 ,加速新型小微收单终端投放 ,截至 6 月末累计新增投放终端数量 700 万台 , 约占行业新增同类终端数量的 30% , 进一步提升公司支付市场占有率 。
但即使业绩亮丽 , 拉卡拉在资本市场并未受到追捧 , 不仅股价在今年下跌28% , 市盈率也仅为24倍上下徘徊 。
支付行业内卷加速
事实上 , 中国支付行业已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天下 , 除了少数吃到肉的头部机构 , 绝大多数中小支付机构仍在生死边缘徘徊 。
据艾瑞咨询披露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 , 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55.6%和38.8% , 其余中小支付机构的仅占据3.1%的市场 。 C端市场双寡头格局已经形成 , 中小支付企业只得寻求在B端市场突围或精耕细分市场 。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 , 宏观方面 , 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激烈 , 出现“内卷” , 逐步成为巨头竞逐的赛场 , 巨头将支付作为底层设施嵌入各种场景 , 继而搭建生态圈 , 拥有强大的闭环能力;另一方面 , 中小机构不断被洗牌出局 , 预计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的竞争仍会不断加剧 。
今年以来 , 实力较强的支付机构加快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 , 以期备足资金弹药 。 12月15日 , 据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披露 ,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 , 不久 , 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了跨境支付巨头连连数字的辅导备案公示文件 , 该公司即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块上市 。 与此同时 , 宝付母公司漫道金服、易宝支付、富友支付等也在排队等待上市 , 预计支付行业头部玩家将会掀起一场上市潮流 。
在行业强规模效应的影响下 , 部分中小支付机构选择卖身巨头 , 以“好价格”体面退出市场 , 随着巨头布局金融生态圈的需求日益增长 , 这类支付机构收购案变得越来越普遍 。
今年1月 , 拼多多通过间接方式获得上海付费通50.01%的股权;2月27日 , 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挂牌转让其100%股权 , 转让底价为4亿元;到了8月 , 携程受让东方汇融100%股权 , 成交价为41680万元 。 合众易宝、易联支付等第三方机构也分别被快手等巨头陆续收入囊中 。
强监管持续升级
支付机构与行业各方势力厮杀角逐的同时 , 还不得不面对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 , 无论头部机构、中小机构亦或争相入局的巨头 , 如今都感到压力倍增 。
据央行披露 , 截至12月20日 , 今年共有4张牌照被注销 , 分别是江苏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通支付有限公司 。 加上前述4张牌照 , 目前被注销的牌照已达到38张 , 支付牌照总数已由历史最高的271家降至现在的233家 。
值得注意的是 , 今年被注销的4张支付牌照中 , 不仅包括预付卡牌照 , 且还包括业内公认的“香饽饽”互联网支付牌照 。 行业人士解释称 , 互联网巨头多已持有支付牌照 , 行业市场基本饱和 。 市场份额被头部机构垄断后 , 中小支付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之下 , 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和经营压力 , 不少机构自动选择退出 。 此外 , 监管在严控牌照数量的基础上将加大行业清退力度 , 如果违反监管规定 , 或者交易量太小 , 牌照恐难续展 。
强监管不仅体现在监管层对支付牌照的发放和续展上 , 也表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屡破新高的处罚金额上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11月末 , 年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收到59张罚单 , 被罚金额合计3.03亿元 , 是去年罚单总额的2倍左右 , 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 其中不乏亿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巨额罚单 。
对于支付行业趋严的监管态势 , 苏筱芮表示 , 从处罚金额、频次等来看 , 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处罚频次增加 , 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推进 , 违规机构的“小动作”已难以藏身 ,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二是金额屡破新高 , 对于违规情形恶劣、违规次数较多的“累犯”型机构 , 监管通过重罚表明其根治乱象的决心 。
除了加大对从业机构的处罚外 , 监管部门还进一步约谈相关机构 , 将问责工作已细化到具体负责人和机构 。 12月18日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表示 , 12月11日—17日期间 , 对7家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 约谈内容围绕特约商户入网审核不规范、挪用商户收款码、转接或挪用网络支付接口、资金结算不合规等问题 。 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 规范特约商户入网审核 , 强化交易监测 , 加大巡检力度等自律管理要求 。
监管释放的重重信号表明 , 在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后 , 支付行业已经步入强监管时代 。 这一方面增加了新玩家的入门门槛 , 另一方面也对现有玩家的精细化运营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
数字人民币会是颠覆者吗?
除了强监管 , 更让第三方支付从业者担忧的是 , 央行大力推广的数字人民币 , 或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巨大挑战 。
最近数月以来 , 在监管的大力支持下 , 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各大城市紧锣密鼓的展开 。 有观点认为 , 一旦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 , 将颠覆现有的支付行业格局 。
文章图片
图2/2
数字货币即数字化形态的纸钞 , 和第三方支付相比 , 数字货币具有兑换免费、无需网络、匿名支付、无需绑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 数字货币推广开后 , 极有可能令第三方支付机构失去现有的金融服务领先地位 。
“第一 , 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 , 能规范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行为 , 确保公众利益得到保护 , 避免市场扭曲;第二 , 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法定货币 , 在任何场景下都具有法偿性 , 具有第三方支付不能比拟的普遍接受性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谢平表示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认为 , “数字货币很有可能将对现有的支付手段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 他指出 , 数字货币的普惠性更强一些 , 它是零成本支付 , 起码对老百姓来说是零成本 。 数字货币更安全、更快捷、成本更低 , 还可以离线支付 , 所以很有可能会对现有的支付手段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
【AI财经社|银联商务要上市,汇付天下要退场,强监管之下支付还算好生意吗?】尽管有不少专家表示 , 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工具并非处于同一维度 , 和支付机构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 不过数字人民币从诞生之日起 , 就肩负着打破第三方支付垄断、规范科技公司、强化央行主导地位的使命 。 届时 , 支付玩家坐次重排、行业打法大变 , 这一时刻或许不遥远了 。
推荐阅读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Top10|中国十大科技富豪2021创最惨纪录:财富蒸发5000亿元
- 运营|Yiwealth面向百家金融机构免费提供百万元智能内容产品及服务,打造财富管理行业智慧运营新基建
- 银行|聚焦“财富管理”首届中信银行APP节全程直播
- the|反垄断下狂“敛财”?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年营收有望达到9万亿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商家|腾讯微信支付支持全量商家小程序场景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功能
- Top10|2021年财富增长最快十大富豪:马斯克增加1098亿美元居首
- 销售额|【行情】OPPOFindN折叠屏首销战报出炉 7699起新任理财产品?
- 人物|马斯克称未采取避税手段,财富是“完全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