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魏宇奇
来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2015年4月 , 去印度视察市场的雷军接到了一个意外邀请 , 小米的印度市场负责人马努请雷军为小米4i站台 。 没人想到 , 马努的无心插柳之举 , 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经典现场 。
浓重的仙桃口音加上些许的紧张 , 让雷军的英语发音引发了现场的高潮 。 B站UP主Mr.Lemon将雷军在印度发布会上的这段讲话视频 , 剪辑成《跟着雷总摇起来!Are you OK!》 , 点击量很快超千万 , 雷军也因此一战成名 。
春风得意的不只是雷军 , 还有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小米 。 2013年 , 小米手机的销量达1870万台 , 同比增长了160% , 超额完成了年初供货1500万台的承诺 , 含税销售额316亿元 , 同比增长150% 。
不过此时的雷军心里并不开心 , 因为就在4月的一次核对销售数据时 , 有人提醒雷军印度市场出货慢 , 当雷军要来印度市场的销售数据后 , 他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嗓音“天啊 , 每周的流速这么慢 , 你们是积攒了多少库存?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早说?”
原来 , 到开会这天 , 印度市场已经囤积了50万部库存 , 按照每部2000元算 , 总价就是10亿元 , 这对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而言都是噩耗 。
表面风光背地实则暗藏隐忧的情况 , 在小米发展史上其实远不止这一次 。
就在雷军成功“出道”的前一年 , 小米以45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总额40亿美元融资 , 这起创纪录的融资带来了一个不好的苗头 。 由于风头太过耀眼 , 引来了更多的竞争者 , 而小米没有选择更大的融资额 , 进而错失了通过“不讲理”的方式挤走对手的机会 , 雷军后来复盘时表示 , “所有的人都膨胀了 , 包括我在内 。 ”
01 小有成就但不理想的高端化
对于高端市场 , 小米其实觊觎已久 , 只不过烂尾的小米note、MIX让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一再受挫 。 去年的米10系列算是为小米挽回了掉在地上的颜面 , 只是这份颜面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些不完美 。
在第三季度的财报中 , 小米没有像二季度一样强调高端手机的销量 , 只披露了总数 , “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 。
文章图片
图2/6
这个数据显然无法说服外界小米高端化已成 , 因为同样在第三季度 , 红米仍然是小米销量的基本盘 。
据Canalys的数据 , 三季度红米Note 8系列3个月销量破千万 , 累计销量达到了4000万 。 在小米上半年6400万台的出货量中 , 红米Note 8和Pro版加起来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
即便把800万销量全部算到米10系列头上 , 与红米的海一般销量相比 , 它仍然带不动小米的大盘 , 中低端手机仍是小米销量主力的事实没有任何变化 。
这在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
第三季度 , 小米手机的ASP(手机均价)为每部1022.3元 , 虽然同比提升了15.8元 , 但环比却下降了94元 。
雷军自己曾说过 , “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机是什么?是卖的贵吗?我不知道 。 但是 , 我想小米产品只有在贵的产品中立住 , 大家才能真正认可我们做出的努力 。
从售价上看 , 米10系列确实更贵了 , 价格区间提到了3000+到6000+ , 但并没有帮助小米摆脱低价的标签 , 没能在价格上带动小米整体向上提升一个台阶 。
昨天发布的第二个高端系列米11虽然做了多处升级 , 但它对小米整体的销量以及手机平均售价而言 , 恐怕还是要扮演和他的前辈米10相同的角色 。
文章图片
图3/6
02 “铁人三项”遇瓶颈
12月23日 , 小米市值突破8000亿港元 , 以美元换算 , 小米集团的身价已突破千亿级别 。 关于小米的诞生 , 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版本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开始的 。 但更现实的是 , 在没有那碗小米粥之前 , 雷军对小米的模式就有了清晰的规划 , 而小米此后的发展路线也和他设想的大体一致 。
这条路线就是被称为铁人三项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 , 与搜狗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模式不同的是 , 小米的获客手段“硬件”虽然性价比高 , 但绝不仅仅是“交个朋友”这么简单 。
文章图片
图4/6
在2020年第三季度 , 手机硬件贡献了476亿的营收以及39.8亿的毛利润 。
与搜狗的搜索业务相同 ,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也是赚钱的主力 , 不同的是 , 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规模与用手机业务相比有些小巫见大巫 , 而且还在萎缩 。
在第三季度 , 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为到58亿元 , 比二季度减少一亿元 , 增速也从二季度的增长29%下降至8.7% 。 比营收规模萎缩更坏的消息是 , 互联网服务的毛利润被手机硬件业务反超 , 前者为34.9亿 。
文章图片
图5/6
表面上看小米摆脱了在利润上对互联网服务这个单一业务的依赖 , 是好事 , 但其实这是涉及到根本的坏消息 。
不妨来回顾一下“铁人三项”中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 , 各自的职责 。 如上文所说 , 硬件是小米的获客手段 , 赚钱并不是它的任务 , 而且手机硬件业务的毛利率虽然在Q3有所提高 , 但也仅有8.4% 。 如果把它和互联网服务的调个位置 , 那小米的商业模式就出现了变化 , 没有了获客渠道互联网服务也就没有地方播撒种子了 , 而手机硬件这块盐碱地也不可能养活全村人 , 到时雷军去工厂拧多少螺丝也没用 。
文章图片
图6/6
当然 , 老道的雷军已经为小米规划好了下一个十年的路线 , 那就是他在今年8月发布的已发全员信中提到的“手机 X AIoT” 。 雷军说的很明白 , “在智能互联进一步融合的当下 , “手机 X AIoT”的核心战略 , 会更强调乘法效应 。 ”AIoT业务要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 , 渗透更多场景、赢得更多的用户 , 获得海量的流量和数据 , 成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
其实IoT对于小米来说并不是新故事 , 在没上市之前小米就已经通过投资的形式在硬件行业“扫货” , 其中也压中了几家黑马 , 最近股价疯涨甚至吊打行业龙头的石头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 。
除了生态链企业和之外 , IOT业务的业绩也很能打 , 三季度来自于此的收入为181亿元 , 同比增长16.1% , 是小米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
雷军之所以在此时官宣IOT业务成为下一个核心 , 其实与雷军曾经亲眼看见并验证过的风口理论有关 。 数据显示 , 此前叫好不叫座的IOT正处于爆发前夜 。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 , 2019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530亿元左右 , 2020年将达1820亿元 。 2020年市场出货量达2.15亿台 。
种种因素之下促使小米的铁人三项开始更新换代 。 不过 , 这次等待小米就不是传统企业们的不知所措了 。
其实一直以来外界对小米的IoT布局都存在一个误解 , 那就是认为生态链企业一旦脱离小米 , 小米在这方面的布局就落空了 。 虽然会有影响但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 因为小米在最初就意识到IOT的核心在软件而不是硬件 。
在通过小米的芯片将生态链产品刻上小米的印记之后 , 小米又打造了米家App这个入口 , 让IoT硬件实现了跨平台操作 。
小米在IOT方面最大的风险在于 , 与传统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 。 一方面任何一个家电都不想错过这个万亿市场中的机会 , 另一方面 , 小米虽然和家电巨头美的达成过合作 , 甚至成为后者股东 , 但是这段合作在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 , 随着小米全面进入家电市场而告终 。 这说明在IOT上 , 传统企业与新秀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隔阂 。
而小米系的企业在空调、冰箱等大部分细分行业上没有太大的优势 , 这让小米失去了很多硬件方面的机会 。
也就是说 , 小米的新版“铁人三项”在获客端遇到了强大的挑战 。
03 小米的下一个十年靠什么?
在最近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届年会上 , 雷军在演讲中提到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 他重点提到了小米都是代工产品、没有技术 。
头顶学霸光环、敲过16万行代码的雷军自然不用怀疑自己的技术 , 但小米的现实却是 , 不高的研发投入很难撕掉小米没技术的标签 。
从2016年至今 , 小米研发费用的规模虽然在一路走高 , 但增速也在一路下滑 。
2016年至2019年 , 小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04亿元、31.51亿元、57.77亿元、74.93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52.38%、81.25%、29.31% 。 三季度研发投入为23亿元 , 占总收入3.2% , 低于去年同期的3.7% 。
即便把范围扩大 , 小米的研发投入也不高 。 在过去的八个季度 , 小米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在3%-4%之间 。 而华为2019年就在研发上砸下了1317亿元 , 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15% 。 苹果同期的研发投入与华为相近 , 达到160亿美元 。
如此强调研发对小米的重要性 , 其实不止是因为有苹果、华为的珠玉在前 , 还有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不仅不再独有 , 且已经在多方面遇到了挑战 。
在新零售方面 , 起家于线上的荣耀在线下有着众多的门店 , 虽然会受到与华为分家的影响 , 但仍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OV虽然线上渠道较为薄弱 , 但也在频频发力 , OPPO推出了realme , vivo也用Iqoo进军线上 , 同时二者在线下都有着毛细血管般的渠道 。
而小米虽然吃到了华为在国外遇阻的红利 , 成功在欧洲接收了华为手机空出的高端市场空白 。 根据财报 , 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第三 , 西欧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进入前三名 。
但随着华为遇到的不可抗力出现变化的可能行在加大 , 鉴于华为在国内外市场以往的表现 , 此时获利最多的小米吃下的市场份额并不稳 , 有再吐出来的可能:在软件上 , 除了vivo仍没有大改观之外, OPPO和华为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 虽不能与MIUI相抗衡 , 但至少不会成为产品的短板 。
而华为之所以有“魔力” , 能第一个吃到高端螃蟹 , 恰恰离不开技术因素 。 是想 , 如果华为和其他安卓厂商一样 , 为同一颗芯片争的你死我活 , 没有深度调教过的莱卡、GPU Turbo , 甚至是未来的鸿蒙系统 , 华为就很能走出差异化的路线 , 杀入高端市场也无从谈起 。
因此 , 如果说小米第一个十年取得的成功 , 是由于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 那下一个十年 , 只有用技术为自己造风 。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小米“转基因”,Are you ok?】(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