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二 )


一是在 2 天不到时间内帮助贝壳完成了 300 间会议室的腾讯会议 Rooms 的升级改造 , 把他们原有设备进行充分的利旧 , 实现员工零门槛上手使用;二是帮助小红书在国庆最后两天假期时间内 , 联合硬件和集成商合作伙伴 , 完成了 70 间会议室的部署 。
如果是传统入驻式的视频会议 , 300 间会议室没有半年时间是无法完成交付的 , 而基于云的视频会议只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 300 间会议室的部署和交付 , 不需要驻场 , 整个的过程非常平滑 。
可以看到为了完成这次客户的服务 , 从前期的销售到试用 , 到安装部署 , 到现在的维护 , 包括客户成功 , 其实有大量的生态伙伴跟我们一起往前走的 。
8 月 , Clubhouse 以应用形式接入了「空间音频」功能 , 从而实现一种更仿真的视听效果 , 即能够感受到说话者来自会议室四面八方远近不同 。
这或许会成为音视频工具的一种新趋势 , 为此我们也询问腾讯会议是否有相关升级计划 , 吴祖榕告诉爱范儿:
空间音频的工程大概一年前团队就在做了 , 我们的天籁实验室在音频应用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储备 。 腾讯会议在空间音频的思考更多还是要结合场景 , 比如在手机这么小的屏幕上 , 到底是屏幕左上角还是右上角发出声音 , 所以这并不是目前最着急的一个点 。
回到会议室的场景中 , 如何通过腾讯会议 Rooms 的多屏体验 , 把空间音频声能够体现出来 , 这个可能是我们在接下来的产品设计中会去考虑的点 , 从听得见、听得清到听得真 , 我觉得是「听得真」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我们会结合实际会议室的空间 , 会议室的硬件、会议室的音频效果去做呈现 。
除了「空间音频」 , 吴祖榕还分享了下一阶段值得期待的升级:

  • 多人共享场景下的协作 , 比如屏幕共享时演讲者和共享者都能翻页;
  • 招聘面试场景中 , 能自动加载应聘者的个人简历、后台评价和笔试系统;
  • 参会者能够交换电子名片;
  • 提升翻译场景中的翻译能力;
  • 提升自动会议纪要的整理效率;
  • 过滤特定人声以外的声音;
  • ……
功能一旦多而全 , 就延伸出了一个新问题 , 腾讯会议产品将来是做得「越来越厚」 , 还是继续保持轻便快跑?吴祖榕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身产品要薄 , 背后连接的服务要厚 , 通过应用市场的能力 , 通过在用户最需要的场景中给到他们最需要的服务 , 这种匹配能力才是厚和薄之间的真正解法 。
IDC 预测 , 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在 2024 年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 云会议市场占比将近 40% 。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等选择通过视频会议来完成工作或学习 , 互动、咨询、远程问诊等垂直场景也在接入 , 这对于中国视频会议市场来说是极佳的发展机遇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