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文章图片
小米集团(HK1810)昨日跌逾4% , 今日涨逾5% 。 虽有大盘因素 , 恐怕也是对昨晚小米11发布会的反应 。
这年度第二部旗舰 , 概念确实足够强 。 老实说 , 10年来 , 小米虽有多款年度旗舰 , 但从来没有一部有如此密集的软硬件及体验的创新 。
它既是小米集团10年来全面跃迁的集中展示 , 更是新10年战略的启航与壮行 。 它是我们观察小米核心动向的符号 。 至少包括:
1、品牌向上;
2、技术创新、品质交付、供应链;
3、毛利与增长战略;
4、多端协同、化学反应、商模升级;
5、组织力与公司治理;
6、市值管理 。
◎品牌向上
通俗点说 , 就是雷军念兹在兹的“高端”情结 。 这也是小米多年来的心结 。
一直以来 , 很多人老拿“性价比”来矮化小米品牌 。 尽管一年多来双品牌运作非常有效 , ”小米“与Redmi两大品牌定位 , 在用户体验、价格区间等方面有了从容与弹性 , 但想立马消除歧见不那么容易 。
前段王嵋言论引发公众不适 , 搁过去啥事没有 , 此刻却刺激了小米神经 , 尤其发生在雷军亚布力演讲之后 , 与整个公司品牌向上诉求形成反差 。
小米11是小米集团2020财年第二部高端旗舰 。 于它实在罕见 , 不排除将元旦后活动提前的行动 。
不过 , 要知道 , 品牌力可是小米10周年上雷军披露的退休三大条件之一 。 站在新10年节点上 , 小米11算是品牌向上的信号 。
◎创新、供应链、品质交付
昨晚 , 几组关键词刷屏无数:骁龙888首发/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1亿像素8K电影相机/Harman Kardon立体声双扬声器/8.06mm机身/4600mAh超大电池/MIUI 12.5操作系统等等 。
文章图片
就技术与配置说 , 我们还从来没有看到小米一部机器上如此密集的软硬件整体创新 , 也算是整体秀了把肌肉 。
这背后 , 有小米10年来的技术沉淀 , 尤其最近几年各种创新实验室的设立 。 昨晚小米披露了许多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 。
文章图片
但此刻 , 我们更关注这一面供应链与量产 。 小米之前发生过年度旗舰出来却无法及时量产的尴尬 。
你应该注意到 , 昨晚 , 雷军、卢伟冰两人都分别强调了备货 。 其中 , 卢伟冰这样说:“虽然备货已经是历史上小米数字旗舰的几倍 , 但依旧挡不住米粉的热情……备货 , 我们尽力了 。 ”
文章图片
这可是一个上游部件缺货的不确定性时节 。 小米Q3财报透露了未来一个周期的缺货压力面 。 小米11敢在此刻发布 , 传递了供应链与品质交付的信心 。
这话题里 , 藏着另外一层 , 那就是小米独立的智慧制造力 。 亦庄厂此前已成为小米10快速品质交付的前期支撑 。 小米11试产与备货应该与它深有关联 。
小米不会包揽所有产能 。 但独立的智能厂 , 可为前沿创新创造极大缓冲 , 沉淀系统化能力 , 消除供应链风险 , 稳定品质供应 , 控制产品上市节奏 。 当然也有IP与未来2B服务体系的考量 。
没有这能力 , 面对2020Q4、2021Q1全球供应链局面 , 一个财年两部高端旗舰 , 于小米来说 , 实在也是难以置信的事 。 要知道 , 过去单调的外包制造模式里 , 有小米无法控制的许多风险 。 这也是2016年小米被动的另一面 。 涉足智能制造 , 着眼点不是为了所有产能 , 与伙伴争利 , 而是快速沉淀系统创新能力 , 消除整个供给与运营的不确定性 。
看不到这一点 , 你就很难真正理解小米11传递的整体跃迁信号 。
◎毛利结构与增长战略
其实非常直白 。
你知道 , 双品牌不止区隔极致体验与极致性价比 , 其实也创造了价格弹性 , 有利于提升手机ASP。 多个季度以来 , 小米ASP持续提升 。
本财年前10个月 , 小米中国大陆3000元或以上、境外300欧元或以上中高端手机 , 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 。 Q3手机ASP1022元 , 同比有所提升 , 环比略有下滑 , 但要看到疫情影响 。
小米11的推出 , 有利于提升未来几个季度的手机ASP, 从而推动毛利结构优化与整体增长 。 包括继续坐稳全球第三的位置 。 上季确实有竞对华为遭受钳制的、苹果新品节奏的便利 。 未来几季 , 小米一定会全力坐实这一地位 。
于小米来说 , 这个话题其实有很深的辩证 。
你知道小米集团有“硬件综合毛利率不超过5%”的红线 , 这就不仅需要平衡好手机主业内部的毛利结构 , 还要兼顾它们与IOT类产品及未来更多硬件品类之间的规模与获利结构 。
就前者说 , 小米品牌代表着综合实力的高度 , 红米代表着规模、宽度及长尾 。 没有高度与强大的创新与系统化积淀 , 小米品牌向上会持续遭受压力 , 尤其是一个复杂的全球化周期;没有规模、宽度与长尾 , 小米的各种创新与系统化积淀就难以普惠 , 也无法真正摊薄创新的成本 。 而IOT则代表着小米未来更大规模与生态的多样性 , 没有它 , 小米价值链也会中断 。
毛利结构与规模化之旅 , 于小米 , 不止是商业挑战 , 也是文化与价值观挑战 。 它的增长比更多企业要复杂 。 但这里不展开 。
◎多端协同、化学反应、商模升级
这重话题 , 很多人未必能从小米11旗舰机中看到 。 我所要提醒的是 , 要注意MIUI 12.5的更新动向 。 它展示了两大维度:一是手机底层出发更新的操控体验与内部各种应用的体验 , 二是手机与PC的分布式交互功能 。
用户“体验”于小米 , 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周期 。 它不止是产品层面 , 也是商业甚至是整个集团战略层面的事 。
一重容易理解 , 手机业已相对成熟 , 各品牌确实都开始寻求差异化 , 操作系统与软件层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 要知道小米起步于MIUI , 于它有革命的起点味道 。 而这也是雷军等多名创始人的行业优势背景 。 此外 , 移动端人口红利已弱化 , 手机虽然每年更新规模仍很可观 , 但成熟市场的存量竞争 , 将由过去特色功能型的“一代拳王”产品让步于体验与服务主导的高品质长尾型产品 。
你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 , 原MIUI负责人、今小米软件与体验部“一号位”金凡现身舞台 , 讲述MIUI创新动向 , 多个维度不逊苹果IOS 。
文章图片
这背后有一个重大信号 , 小米已成为驱动安卓升级与谷歌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 , 它带来的成效 , 未来几年 , 将会影响到整个软硬件创新 , 包括芯片领域 。 不过 , 这里不展开 。
另一更重关键:小米刚刚升级了“双驱动”战略 , “手机+AIOT”已变成“手机X AIOT” , 两大品类从过去的加法、并列关系 , 走向乘法关系 , 这是多端协同加速的信号 。
这里面 , 有用户体验的一致性要求 , 有技术、数据、业务三层中台的建构 , 尽管小米11发布会上 , MIUI 12.5仅仅展示了手机与PC的分布式功能与交互 , 但这种底层的思维 , 一定会贯穿在小米集团更多品类中 。
没有这种底层能力 , 小米的多样性 , 会成为负累 , 创新成本与沉没成本极高 。 一旦这种能力系统化 , 小米的运营 , 将会在过去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底层与中台驱动力 。 它的创新涌现价值会胜过其他许多巨头 。
最近几年 , 你会发现 , 小米是手机企业中持续披露终端连接数与用户数据的公司 。 它的互联网、物联网思维更为突出 。 这部分 , 除了现有的应用分发、广告等层面 , 并没有直接变现 。 但最新的动向里 , 尤其是前不久的组织架构升级中 , 我们已观察到 , 它正在强化这一能力 。 如果没有技术尤其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协同 , 将很难实现 。
而小米商业模式升级 , 也将有赖于这一动作的深化 。 MIUI12.5只是最新一步 , 后续一定会有更多 , 尤其是要密切关注手机与其他多端协同的成效 , 后续甚至也会延伸到小米云计算服务 。
今日小米变现策略 , 虽然稳定 , 且仍有不小空间 , 尤其电视、盒子等入口的助益 。 但若“手机X AIOT”创新涌现效应弱 , 它的天花板同样很低 。
可以这么说 , 小米11旗舰 , 藏着小米集团内部协同与商业模式升级的秘密 。
◎组织力与公司治理
几乎就是上面话题的延续了 。 小米已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复杂组织 , 无论横向的品类、生态入口 , 还是纵向的价值链 , 每个单元 , 其实都已经具备独立的气质 。
未来的小米 , 核心挑战 , 固然可从技术、产品、市场、品牌层面观察 , 但若选一点 , 就在我前段写过的一篇《雷军这一刻的烦恼是什么?》中 。 我认为 , 组织力、公司治理以及文化层面的挑战更甚 。
过去几年 , 尤其是IPO以来 , 小米组织架构高频升级 。 无论扁平化、集中化还是网格化 , 乃至今日中台建构与超级组织协同 , 都反映出这家公司多样性与规模之间的矛盾互动 , 也反映快速增长与想象空间的博弈性 。
最近的一次 , 当然值得再提一下 。 小米集团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 , 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 , 部门总经理分别是金凡、马骥、仇睿恒 , 均向CEO雷军汇报 。
不要觉得它只涉及软件、互联网业务 , 其实它们都与底层技术、数据、业务流程有关 。 三个部门几乎渗透所有单元 。 我们刚才提到了小米11里的硬件创新、供应链及智慧制造 , 它的跨度已经很大 。 而MIUI12.5的分布式特质 , 以及它与数据、业务的结合 , 势必会涉及多端协同 , 当然会对部门与组织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 。
本质上 , 小米最新的组织升级 , 其实就是小米集团整个组织走向超级协同的信号 , 它当然也是数字化升级 。 小米官方也称 , 通过此次组织变革 , 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手机及其他核心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及整体体验 , 完善长期可持续的高效商业模式 , 加强集团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
外界只习惯看小米产品 , 事实上 , 在我看来 , 这种持续的组织升级 , 才是小米现阶段最大的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
它当然也会涉及公司治理 。 我也多次谈过雷军的领导力以及今日的“一身两兼” , 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小米未来一个阶段的治理结构升级 。
Q3财报里 , 董事会提及雷军身兼董事长与CEO , 虽然与香港上市公司治理有些矛盾 , 但合乎现阶段公司发展要求 。 而雷军在小米10周年演讲中披露的三大期望 , 即品牌辐射全球、某日别再叫他劳模、小米成为创业者典范里 , 隐藏着这个企业家、创业家的心胸 。 这其实也是他在退休前要完成的任务 。
我始终不相信雷军是个恋栈者 。 但这个阶段 , 应该是小米深切、精细化的调整与雷军“送一程”的周期 。 这个周期 , 不要说外部充满不确定性 , 小米本身其实还无法真正离开雷军 。
但我相信 , 他做好了阶段性的准备 。 前几天 , 他在微博上发起征集2021新年愿望的活动 , 他许了三个愿望 , 即正经休个假;做点从没做过的事 , 比如学门乐器 , 组个乐队;帮米粉实现几个愿望 。
这似乎是元旦新年的轻松一面 。 但我视之为雷军走向务虚的一面 。 这将是一种循序渐进、负责的放权 。 小米的运营会更平稳 。
◎小米市值管理
我想 , 这个话题 , 小米可够快乐地喝一壶了 。
文章图片
一年前的9月6号 , 小米跌到8.28港元 , 遭人嘲讽无数 , 人们言必称当初IPO晚宴上雷军的豪言 。 那天我在现场 , 能感受到他的真诚 , 绝非夸饰 。 今年3月19日 , 疫情沉重之时 , 小米股价跌至9.2港元 。
今日小米股价上涨5.3% , 收报于32.8港元 , 市值已达8247.3亿 。 较3月低点上涨256% , 大幅跑赢了大盘 。
雷军终于可以轻松地谈论了 。 昨晚 , 他坦陈 , 小米股价长达两年时间低于发行价 , “说实话比较丢人 , 这是过去两年超级郁闷的时候” , 而今年7月10日 , 小米股价回到发行价 , “免得让我愧对17块钱买小米股票的所有支持我的股东们” 。
疫情影响了小米 , 但它让人看到了小米面对日益不确定性时代的确定性一面 。 而今日股价 , 则反映了小米集团一个周期以来全面跃迁的势能 。
当然 , 我们并不认为 , 1000亿美元出头的数据 , 完整反映了小米的整体价值 。
事实上 , 随着小米集团生态扩张与结构化变革 , 我们已经看到它更多新的估值依托 , 包括已成龙头的智能电视版图、小米新零售、小米金融、小米云计算 。
其中 , 尤其要提及 , 前段小米之家第1000家店——成都店揭幕 , 标志着小米兑现了雷军2017年深圳小米之家开幕时的诺言 。 而卢伟冰强调 , 2021年 , 小米之家将覆盖中国全部县城 。 这一通路的扩张 , 将会带动小米更多品类创新 , 并驱动整体增长 。 而这一新零售版图 , 与其他同业平行比较 , 将有创造新的独立估值的空间 。
今日小米 , 远不是它的形态终局 。 这家公司身上仍然充满巨大的想象力 。
【品牌|小米11旗舰背后的全面跃迁与新10年启航】小米11 , 看似只是一部旗舰机 , 实则是小米集团一场全面跃迁的符号 , 更是新10年的启航信号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转向|时代落幕,佳能:1DX3 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