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时代呼唤更多自主创新生力军

长达千米的港岸线上 , 空无一人 , 大型机器人高效流畅地抓取集装箱 , 全自动码头导引车来去自如 。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充满科技感的这一切 , 就算是对未来科技有所了解的人 , 都深受震撼 。 而实现从无到有、创造这一奇迹的 , 就是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 , 但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 赴外国学习核心技术却遭各种以“保密”为由的防备与壁垒 , 既然如此 , 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下定决心自己干 。 无资料、无外援、无经验 , 没有吓退他们;时间与资金压力巨大 , 没有压垮他们;试验中的失败以及“大家”“小家”的情感撕扯 , 没有动摇他们 。 这支青岛港“土生土长”的创新团队 , 历经多年探索 , 成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 , 架构起了中国“智慧港口” , 填补了中国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的空白 。
【军事|时代呼唤更多自主创新生力军】张连钢们如此拼命 , 自然是为了向世界同行证明“我也能行”“中国也能行” , 一如“深探”只为祖国的黄大年 , 一如极致“燃烧”的南仁东等 。 他们所展现出的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 值得更多人学习 。
写在青岛港“智慧高地”的建设故事 , 被认为是“振超精神”在新时代的践行版本 。 21世纪初 , 同是青岛港员工的许振超苦练技术 , 琢磨出一套集装箱装卸绝活 , 创造了“前自动化”时代的效率纪录 。 从许振超到张连钢 , 我们能看到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绝不服输的精神传承 。 但更应该看到的是 , 从港口码头的前自动化时代到全自动化时代 , 科技创新正超越一切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 , 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 。 在“十四五”时期12项核心任务中 , 创新被列于首位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同样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 在全自动化码头这一“大国重器”方面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连钢创新团队” , 是当之无愧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 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 , 围绕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 找准自身定位、校准前行方向、调整发力重点 , 是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劳动者都应自我追问的 。
科技创新从没有什么平坦大道 , 只有不畏失败不惧挑战的人 ,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时代的舞台 , 等待更多张连钢们竞相登场 。
(本报评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