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800亿件快递的B面:新势力的封杀与进击


新京报|800亿件快递的B面:新势力的封杀与进击
文章图片
【新京报|800亿件快递的B面:新势力的封杀与进击】图1/1
资料图 。
来源:贝壳财经
采访人员 程子姣
12月穿梭于北京的李胜(化名)感到阵阵凉意 , 从医院看完因送件累出腿疾的员工后 , 他做出一个决定:关闭快递网点 。
“双十一我没回家睡过觉 , 在车里睡醒接着干 , 每天4.2米的大货车都拉满快件来网点 。 ”而快到年底 , 作为韵达北京昌平的承包商 , 李胜收到各项罚款和派费扣除 , “赔得实在干不了了 , 只能关店” 。 李胜向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透露 , 最忙的11月没有收到任何派费 , 反而一个月赔了超6万元 。
2020年 , 在持续上演的价格战中 , 快递网点被爆关停已非罕见 。
12月底 , 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 , 我国今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800亿件 , 1至11月 ,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928.5亿元 。 十分可观的行业收入和业务量背后实为不断扩大的量收剪刀差 。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 , 通达系快递价格战已推至全行业 , 公司打价格战 , 各网点承压 , 价格战打下去考验的是快递公司网点的稳定性 , 也考验了快递公司常年对于渠道的重视程度 。
01
派件费“压倒”网点
每天早上6点是网点的上班时间 , 快件从京郊的转运中心被运到城区的各个网点 , 经过分拣、送出等流程的反复 , 直至晚上8点左右 , 快递员才能送完最后一批快件 , 下班回家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李胜目前承包了北京昌平某小区区域的快递 , 韵达公司按每件1.2元的派费支付给李胜 , 李胜再按每件1.1元的派费支付给所雇用的2个快递员 。
据李胜介绍 , 双十一期间他所承包区域快递量每天1800件左右 , 除了招来的2个快递员以外 , 李胜也要上门送快递 , “双十一货量太大了 , 还都是大件 , 有一个快递员腿跑肿了去医院 , 我们人手不够了 。 ”
李胜因此向韵达公司申请加派人手 , 但临时工派件费直接从1.2元一件上升到2元到2.5 元一件 , 临时工送一天快件李胜至少损失400元 。
“这个临时工还经常丢件 , 从十几块到几百块 , 便宜点的我自己掏钱赔了客户 , 几百的我是真赔不起” , 尽管李胜对临时工的工作颇为不满 , 但双十一期间的件量还是让他决定再忍忍 。
12月初 , 熬过了双十一的李胜去韵达公司领取派费 , 却被告知11月的派费已经被扣干净了 , 甚至还欠一部分罚款 , “刚开始的时候和公司反映货量太大 , 公司答复只要送就行 , 其他罚款都给减免 , 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
李胜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公司开出罚单的理由:上传好评不够一个月罚六七百元 , 打卡、扫码寄件不合格的一天罚十元 , 签收率不够会罚 , 超时也会罚 。 最忙的11月 , 李胜基本上是超时罚款 。
派费拿不到 , 员工工资没法开 , 12月初 , 李胜决定关店 。
“押金我不要了 , 多干一天赔一天的钱 。 11月的派费最少3万元 , 押金2万元 , 我损失了至少6万 。 ”2020年8月 , 李胜才和韵达公司签订了一年的承包合同 , 根据规定 , 李胜需缴纳20000元押金 , 并且押第一个月派费给韵达公司 , 而他的承包网点直到10月份才拿到了第一笔派费——13000元 。
李胜介绍 , 今年韵达快递在他承包的这个区域至少换了四次承包商 , “工作量增多的时候公司增派的人手也都是临时工 , 把压力全推给承包商了” 。
他的快递网点关停后 , 本应派送的快递被拉回了韵达公司分配仓库 , 等待重新派件 。
02
1元时代:派件费刷新低 , 量收结构剪刀差扩大
今年以来 , 已有多家快递网点被爆关停 , 也因此引发纠纷 。 陕西刘妙(化名)今年10月份同时买了2份化妆品 , 第一份11月19日收到 , 第二份相差了一个月 。
物流信息显示 , 刘妙的快递卡在快递网点15天 。 “开始客服说因为是问题件 , 要退回广州不能派送 , 后来一直追诉后 , 客服才承认是因为网点关停 , 直到12月10日才把第二个快递送来 。 ”刘妙说 。
“近期多家网点传出倒闭、经营不善等问题 , 通达系快递价格战已推至全行业 , 公司打价格战 , 直接承压的是各网点 。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 , 价格战继续下去将考验快递公司网点的稳定性 , 也考验快递公司常年对于渠道的重视程度 。
山西证券研报显示 , 加盟制快递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 。 由于总部布局网络时无需投入大量自有资金 , 直营模式下所有的末端揽派网点均需自建 , 因此加盟制构建网络成本远低于直营 , 这给予单票价格很大的下降空间 。 而电商件客户对价格敏感 , 对时效敏感度相对较低 。
但也有观点认为 , 加盟制缺乏规范化的服务以及低质低价的消耗竞争并不利于长期发展 , 需寻求换道突围 。
近日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采访北京的快递小哥解到 , 派件费直线下滑 , 大部分在每件1元左右 。
昌平区的圆通快递派件员王海涛(化名)表示 , 正常情况下他所在网点每天送约700件快递 , 4个人一起配送 , 一件快递给快递员1.1元派送费 。
通州区的百世快递员张力(化名)直言 , 今年快递不好干 , “以前送一个快递赚1.4元 , 现在只有1元 , 一天也就只有四五百件快递” 。 同样负责这一片区的中通快递员王敏向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反映 , “派送费没有以前多了 , 基本就是1元” 。
除通达系快递外 , 北京京东快递员刘庭(化名)表示 , 近期快递派送费持续下降 , 件量也不多 , 自己一天配送总量在100件左右 , 大件、重件派费大约能赚20元 , 普通件里有“三重订单”设置 , 派送费逐渐递减 , “比如给一家同时送了3件 , 第一件赚1.5元 , 第二件也是1.5元 , 第三件就几毛钱了 。 ”
至于收件方面 , 刘庭介绍 , 第一种是B端大客户 , 根据发货量收费 , 每个月6000单以下的每单能赚0.6元 , 6000单以上的每单只赚0.4元;第二种是C端月结小客户 , 这种他每单能赚2元;第三种是C端普通客户 , 客户寄一件赚3元 , “但是现在每天也就十几个收件单 , 赚不了多少” 。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 , 目前量收结构的剪刀差扩大 。 2020年上半年 , 快递业务量、收增速差为9.5个百分点 , 量的增速是收入增速的近2倍 。 从3月起 , 量收增速差距逐步拉大 , 从3月的10.7个百分点扩大至5月的16.2个百分点 。
窘境之中 , 快递公司也是有狂欢 , 也有难挨的一面 。
A股上市的快递公司11月经营简报显示 , 在电商双11等大促背景下 , 圆通、顺丰、韵达快递业务均同比增长 , 顺丰速运物流营业收入最高为146.42亿元 , 涨幅最大 , 同比增长30.91% , 申通同比下降13.37% 。
除顺丰外 , 圆通速递11月快递产品收入35.43亿元 , 同比增长11.22%;韵达股份11月实现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7.06亿元 , 同比增长2.04% 。
业务量方面 , A股上市的通达系中 , 韵达业务量及其增幅最高 , 完成业务量15.82亿票 , 同比增长42.91% , 其后为圆通业务完成量15.39亿票 , 同比增长42.57% , 申通完成业务量10.13亿票 , 同比增长18.50% 。
与A股上市的通达公司相比 , 顺丰控股完成业务量最低为9.06亿票 , 但涨幅明显 , 同比增长59.51% 。
尽管快递业务量不断增高 , 甚至在电商月迎来较大涨幅 , 单票收入依旧是行业的长期痛点 。 上述四家公司依旧呈现单票收入下降的趋势 , 且韵达股份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34元 , 同比下降28.66% , 下降最多;申通快递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39元 , 同比下降26.91%;圆通速递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30元 , 同比下降21.99%;顺丰控股单票收入最高为16.16元 , 同比下降17.93% 。
赵小敏指出 , 2021年 , 快递公司价格战会继续 。 他认为 , 三通一达最关键是巩固自身的网络 , 抓住机会对自身的网络进行升级、优化、夯实主业 , 同时 , 要加大组织机构、组织体系的变革和优化 , 解决流程冗长的问题和效率相对比较低的问题 。
此外 ,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 , 2020年上半年 , 快递均价为11.3元 , 继续下降 , 其中 , 同城快递均价6.5元 , 同比下降7.2% , 异地快递均价7.1元 , 同比下降12.1% 。
03
老牌快递VS新势力 , 谁能换道超车?
伴随业绩分化 , 快递行业头部上市公司股价今年也分成不同梯队 。
年初至今 , 韵达、圆通、申通等股价纷纷下跌 , 多家公司股价已接近腰斩 , 截至发稿(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29日收盘价计算) , 申通市值已蒸发超140亿元 , 韵达市值已蒸发294亿元 。
相比之下 , 中通和顺丰股价和市值不断走高 , 其中 , 中通于香港二次上市期间市值一度达2000亿港元 , 目前有所下降 , 维持在约1800亿 , 稳坐加盟制快递的头把交椅 。 顺丰今年股价曾一度破90元 , 2020年初至今顺丰股价已翻一番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看到 , 前三季度顺丰营收、股价涨幅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 市场份额也在加速提升 , 多月业务量增速超60% 。
具体来看 , 前三季度 , 顺丰、圆通、韵达、中通、申通分别实现营收1095.93亿元、234.20亿元、230.87亿元、169.57亿元、147.12亿元 , 同比分别增39.13%、8.34%、-4.81%、11.10%、-6.03% 。 净利润方面 , 顺丰、圆通两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 而韵达、申通降幅达两位数 , 分别为47.83%、99.52% , 中通降幅为9.65% 。
申万宏源证券报告指出 , 电商快递将继续“量增价跌” 。 由于业务模式趋同 , 再加上菜鸟在技术上无差别的帮助扶持 , 通达系产品没有明显的区别 。 在这种情况下 , 适当降低价格便成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 从通达系电商快递公司过去和多年的发展来看 , 也基本延续着“适当降价一更大市场份额一规模效应一成本壁垒”这样的成长路径 。
持续的价格战中 , 快递头部上市公司的差距逐渐加大已成不争的事实 。 以申通为例 , 从2014年市场份额全行业第一到如今的市值蒸发 , 股价大跌 , 申通正陷入增长困境 。
尽管申通搭上了阿里的“快车” , 根据双方的购股权协议 , 阿里巴巴间接获得申通快递10.35%的股份 , 累计间接持有申通快递上市公司25%的股份 , 但资本市场并未看好这一“联姻” 。
2019年 , 申通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201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 直到2020年末 , 股价一路走低 。 不仅如此 , 申通的“站队”也被迫卷进了巨头的对立 , 一度遭到封杀 , 今年8月 , 京东表示将停用申通等物流服务承运商 , 并称双方的合同过期 , 且并未就续约达成一致 。
另一边 , 快递新势力的出现 , 也吸引了资本市场和快递老大哥们的注意 。 尽管有专家认为 , 通达系凭借成本优势构筑高护城河 , 且常年发展已积攒下的大量资源 , 新人并非可以短期超越 。 但2020年以来 , 极兔快递和众邮快递作为快递新势力入局受到关注 , 甚至被封杀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此前调查发现 , 多家通达系公司下发文件或口头传达要求各网点禁止代理极兔速递业务 。
“快递新人”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 极兔速递在起网数月内完成除新疆地区外全国(境内)网络覆盖 , 且拿下拼多多等电商的大单 , 众邮快递也是背靠京东在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全面起网 。
“未来快递市场头部企业或存在保龄球效应 , 各自独立而均势竞争 , 存在隐形的消耗战 。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 , 各家快递公司利润率都不高 , 如遇到新势力或强力碰撞也可能失守洗牌 。
近期随着社区团购风刮起 , 京东入局社区团购由京东1号人物刘强东带队 , 旗下加盟制快递众邮快递也改名为京喜快递 , 并入京东为面向下沉市场的新兴业务组建的京喜事业群 。 业内人士称 , 京喜快递、京东物流、达达的协同可能成为京东社区团购物流履约的重要布局 。
赵小敏表示 , 针对头部快递企业发展 , 各家创始人有自己的个人想法和财务需求 , 行业可能也面临着产业升级 , 需要更大的资源来整合 。 国内快递市场的高度集中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 。 随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日趋活跃以及新兴业态的发展 , 快递行业需要(寻求)换道发展 , 改变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困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