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四 )
中国与印度都是重要的科技人才输出国,也是美国最重要的人才输入国,大多数中印人才的初期发展轨迹也并没有明显差别:都是从国内顶级理工院校毕业,来到美国优秀高校深造学习,而后加入硅谷科技公司,从初级研发人才开始自己的职业道路 。但在硅谷印度裔CEO和中高层数量井喷的同时,科技公司中华裔中高层的数量却越来越少,除了华人自己创办的Zoom等企业和DoorDash,其他硅谷科技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已经没有了华人的身影,曾经的微软两位执行副总裁陆奇和沈向洋都已经离职,德州仪器高级副总裁谢兵也已经退休 。
前思科全球副总裁、新浪联席总裁许良杰回忆说,25年前他开始在硅谷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印度裔同事的数量有什么特别感觉;但20年前他从网易回到硅谷,在eBay出任研发副总裁的时候,开始逐渐感觉到印度裔同事,尤其是中高层的数量在逐渐增长 。
印度人上位的秘密
为什么中印人才数量和技术背景大体相当,但为什么职场发展轨迹却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个问题在过去五年不断被讨论,也有着诸多解释和分析 。语言、文化、性格显然是重要的原因 。
印度移民虽然说英语口音有明显口音,但长期作为英国殖民地,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能够来到美国印度人才都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更为熟悉和精通英文的口语、书写、语法和逻辑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中国人才,印度工程师有着明显的表现欲,而语言优势更是加重了这种差别 。这是美国企业最看重的管理才能 。许良杰对此建议硅谷的年轻中国人才,脚踏实地提高才能,做好项目加强沟通,只要努力,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
在硅谷从事创业投资二十多年的前金沙江合伙人贾石琏用一个段子诠释了这个表达能力的差别:“同样是做一件事,美国工程师做了5分可能会说5-8分,印度人哪怕做了1分也能说出10分,而中国人就算做了10分可能只表达出3-4分 。”
他提到,传统中国文化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渴求伯乐,等待着自己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但美国文化是需要自己去表现,你不主动就可能不会有人来发现 。因为善于主动表达,印度人在硅谷公司也更容易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器重 。贾石琏还认为,中国人的封闭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中国人习惯舒适性交流,更愿意和中国人玩在一起,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动力并不强,硅谷中国工程师的交往圈子大多数还是中国同胞 。这也导致他们与美国同事的交流仅限于工作层次 。
拉帮结派也是硅谷华人对印度人经常吐槽的一大话题 。印度裔中层主导一个团队之后,会大量引进招聘印度同胞,从而排挤和压缩中国员工 。来自印度加尔各答的Shubham Mazumdar(他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马矛)在硅谷工作生活多年 。在他看来,“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是来美国上大学再工作,其实技术和工作能力都差不多 。之所以印度人能大量进入管理层,我觉得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印度人确实很团结 。大量引入印度员工,这也是事实,但美国公司只会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回报 。硅谷的中国公司也会想招中国员工,因为好管理啊 。”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视频|李东生获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眼眶湿润 几近哽咽落泪
- 人物|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好像35岁就老了
- 人物|语出惊人,劳斯莱斯CEO称新冠病毒帮助销量创纪录
- 人物|“滴血验癌”骗局主角霍姆斯量刑听证会将于9月举行
- 人物|董明珠:让想干事的年轻人有机会发挥 把不干事的人坚决干掉
- 人物|梁建章评印钱鼓励生育言论:可行 每年两万亿不够
- 人物|盖茨:Omicron之后不太可能出现传播性更强的变种
- |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人物|李国庆炮轰瑞幸咖啡垄断“花魁豆”
- 人物|俞敏洪逐梦演艺圈:生活再难 也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