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1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口罩使用前要抖一抖”上榜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张璐)最近 , “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 , 使用前要抖一抖”的消息在各个社交群中流传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1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对此进行辟谣 。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 , 北京科技采访人员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
【真相|1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口罩使用前要抖一抖”上榜】1. 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 , 用前要抖一抖
【流言】
口罩消毒残留物“环氧乙烷”是一类致癌物质 , 打开包装后要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 , 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 , 否则会致癌 。
【真相】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 它确实是一种有毒且致癌的物质 , 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 , 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 , 制药 , 印染等行业 。
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 。 口罩制作厂家会在消毒过后 , 待环氧乙烷挥发过后 , 再进行包装 。 此外 , 还会对残留的环氧乙烷进行检测 , 口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 也就是小于10μg/g才能出厂 。
一个口罩 , 从包装完毕到环氧乙烷杀菌 , 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 , 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 , 直至到消费者手里 , 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 , 而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 , 出厂时就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 , 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挥发 , 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2. 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
【流言】
虾和水果同时吃下后 , 虾中所含的五氧化二砷会和很多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 , 生成三氧化二砷 , 即“砒霜” , 其毒性可能致命 。
【真相】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 , 虾蟹等海鲜中含有的砷并不多 , 每公斤虾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过0.5mg 。 而致人中毒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剂量是50mg , 根据转换系数计算 , 假如虾中含有的砷达到最高限量0.5mg/kg , 并且有足够的维生素C与之反应 , 一个人至少需要吃40千克的虾 , 才能达到中毒剂量 。 事实上 , 无论是中医理论 , 还是现代医学理论中都没有“食物相克”这一说法 。
3. 奥密克戎变异株能躲避新冠测试 , 无法检测感染者
【流言】
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一种“隐形变体” , 能躲避新冠测试 , 感染的人检测不出来 。
【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经确认 , 确诊新冠的金标准——PCR检测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 。
PCR检测一般是测新冠的两段和三段基因序列 , 奥密克戎在S蛋白上的一个突变——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 , 会导致PCR检测时S基因测不出来 , 但另外两段基因片段是阳性 。 要注意这个结果——还是阳性 , 所以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是可以被检测出来的 。
推荐阅读
- 反刍动物|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带领团队再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科学素质|“太难”的物理知识如何让受众听了还想听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费凡|【闳议】中科院外籍科学家费凡:干细胞研究如何与环境健康研究“挂钩”
- 主导|我们的指纹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找到主导指纹形成原因
- 市场资讯|特斯拉狂销7万辆,比亚迪超9万辆,12月新能源车市完美收官
- 病毒|2021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出炉
- 相互作用|新发现!科学家发现超冷原子形成的“量子龙卷风”
- 新浪科技|12月销量破7万,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特斯拉全球版图“半壁江山”
- 新浪科技|乘联会:去年12月有14家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破万 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突破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