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新“黑马”:速绿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

沉寂许久的共享充电宝行业终于传出新一轮融资的消息 。 12月30日 , 有消息称 , 共享充电宝品牌速绿完成过亿元Pre-A轮融资 。 业内人士表示 , 在"三电一兽"牢牢主导市场的背景下 , 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巨大 。 对于正处于扩张期的速绿而言 , 拿到融资只是一个开始 , 要想改变日益固化的行业格局 , 并非易事 。
首轮公开融资
据了解 , 速绿Pre-A轮融资由远镜创投领投 , 将用于硬件的生产制造、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 以及系统和运营体系的完善 , 为新的广告变现模式提供支撑 , 速绿品牌的运营主体是海南掌上能量传媒有限公司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海南掌上能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 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零售;机械设备租赁;电子产品销售;电池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系统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电池制造(除许可业务外 , 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此之前 , 海南掌上能量传媒有限公司并无公开融资记录 。 也就是说 , 此次Pre-A轮融资是速绿的首轮公开融资 。 针对速绿Pre-A轮融资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致电速绿官方400热线 , 对方表示无法满足采访人员的采访需求 , 且不能提供公司相关方面的联系方式 。
共享充电宝诞生于共享经济的热潮 。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分析报告》 , 2019年 , 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 , 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 。 行业对一二线市场的场景布局日趋完善 , 市场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 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 , 未来几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 。
市场格局固化
作为行业的后入局者 , 速绿所处的共享充电宝市场虽然增长迅速 , 但竞争也极为激烈 。 2017年是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元年 。 据统计 , 仅2017年二季度 , 共享充电宝行业便完成20笔融资 , 融资总额达12.3亿元 , 超过30家机构入局 。
在大量资本入局后 , 共享充电宝蓝海变红海 , 大量企业遭到淘汰 。 近两年来 , 乐电、小宝充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玩家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 经过多轮洗牌 , 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基本形成"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怪兽)主导态势 。
目前 , 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90%以上份额由"三电一兽"占据 。 根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的统计 , 2019年在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 , 街电以28.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 小电和怪兽分别以27%和25.1%的份额紧随其后 , 来电以1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
随着市场格局渐趋稳定 , "三电一兽"开始掀起共享充电宝涨价潮 。 据了解 ,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 , 全国各地共享充电宝相继涨价 , 部分商圈店铺内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从1元/小时涨到了3元/小时 , 一些紧俏的商圈更是高达6元/小时 。 而一台容量为5000毫安的全新充电宝 , 价格最低仅需50元左右 。
|共享充电宝新“黑马”:速绿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涨价潮的出现并非偶然 。 目前 , 共享充电宝行业已到达盈利阶段 , 但变现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问题始终未解 。 艾瑞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 , 目前租赁业务约占共享充电宝行业整体交易规模的97.2% , 其次为广告收入 。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表示 , 共享充电宝企业最初是希望通过共享充电业务打造一个流量入口 , 来拓展其他具有想象空间的O2O业务 。 但随着商业场景的明晰 , 共享充电业务并未成功拓展出外延应用场景 , 只沦落成为一个纯粹的租赁收费业务 。 因此 , 涨价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增加营收的唯一途径 , 但价格上涨必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
突围胜算几何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 , "三电一兽"掀起的涨价潮 , 对于速绿这种较晚入局的企业而言显然是一个机遇 , 速绿可以利用价格手段抢夺用户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速绿共享充电宝单次使用的收费水平与"三电一兽"差异不大 。 不过 , 速绿推出了价格较实惠的付费会员产品 , 用户按月支付最低9.9元即可获得"每单前3小时免费""每单24小时封顶10元"等权益 , 而街电、怪兽、来电目前均无付费会员产品 , 仅小电推出了类似的付费会员产品 。
尽管尚不清楚速绿会员产品具体的销售情况 , 但今年以来速绿整体用户规模的确扩张迅速 , 据媒体报道 , 速绿目前拥有近百万个点位 , 2亿总用户 , 覆盖县级以上城市1600个 。
然而 , 高速扩张背后也暗含隐忧 。 近几个月来 , 在各类网络媒体平台 , 针对速绿充电的用户投诉频频出现 , 且多数涉及服务层面 。 以黑猫投诉平台为例 , 关于速绿充电的累计投诉量超过5000条 , 投诉内容包括"无缘无故扣款 , 人工不给予处理""充电宝归还了仍在扣费 , 联系客服三天未果""反馈不处理 , 收费不规范" 。
"价格手段虽然可以快速吸引用户 , 但要想长久留住用户 , 服务口碑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 "宋清辉认为 , 作为姗姗来迟的后入局者 , 速绿想从"三电一兽"手中抢夺更多市场份额 , 不仅需要创新销售模式 , 更需做好用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