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葩说、付费课程崛起的时代,知识分子更失落了吗?( 八 )

我并不相信会有一种传统的理想主义的回潮 , 除非出现某种极端的情势 。 在日常生活之中 , 理想主义应该以一种温和的、世俗的方式出现 。

新京报:“虚无”、“佛系”、“丧”、“焦虑”、“低欲望”是现在年轻人之间的流行词 , 与你所说的五四时期富有激情活力的“青春精神”相距甚远 , 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该如何重塑?

许纪霖:“理想主义”这个词听上去高大上 ,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虚妄 。 我试图把理想主义“降维” , 让它能够适应今天的世俗社会 。 这几年 , 我在关于工匠精神的公共演讲中说 , 世俗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 , 也可以落实为某种对专业的痴情、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 就像麦金泰尔说的 , 行动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对金钱、权力、名誉这些身外之物的追求 , 而是有“内在利益” , 愿意为自己内心的钟爱而不计成本地投入 , 这难道不是一种世俗化的理想主义吗?日本这些年几乎每年都拿诺贝尔奖 , 他们的动力就来自于这种工匠精神式的理想主义 。

现在很多年轻人陷入一种空虚无聊的状态 , 没有任何激情和爱好 , 也没有任何事情愿意去投身 , 无论是爱情 , 还是工作 , 皆是如此 , 他们的人生没有着落点 。 人生最大的快乐 , 是找到愿意终生为之献身的事业 , 哪怕是电竞游戏 , 如果你真的喜欢 , 愿意不惜成本地去投入 , 那也是一种理想主义 。 我认识一个游戏公司的老总 , 他就觉得现在人才难觅 , 有很多人喜欢打游戏 , 但是真正愿意把游戏作为志业来投身的 , 很难找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