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 们入局产业互联网,企业如何突围自救?( 十 )

TGO 鲲鹏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 , 企业 IT 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系统有很强的延续性?

姜欣:确实是 , 从上述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构建过程中 , 我们看到了一个隐藏的技术思想到商业思想的逻辑:“分布式处理 --- 解耦 --- 异构 --- 中台能力构建(行业属性无关和行业属性相关两部分)--- 切入核心业务流程 --- 一体化解决方案 --- 行业垂直整合” 。

分布式处理思想的诞生是整个连锁效应的起始点 , 传统 IOE 的逻辑是把单点的性能做到极致;然而伴随着 2C 业务的崛起 , 系统对高并发的需求激增 , 使得 IOE 架构受制于性能瓶颈和成本终究无法实现 。 分布式处理架构的出现促使了业务系统的解耦 , 业务系统从以前垂直、“烟囱”式的架构演进成模块化的架构;一个个功能组件独立出来 , 使得单一组件能力可以线性扩展(当然也是有瓶颈的);容器技术的出现使得业务的解构进程加速 , 更可以便利、高效地管理各个组件部署、开发和运维 。

当解耦进程到一定阶段 , 企业原本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孤岛数据需要统一有效的存储、管理和计算 。 这里面数据是异构的 , 应用场景也是异构的 , 需要异构的架构来实现数据资产的存储和计算 。 完成数据治理和存储后 , 数据还需要产生价值 , 根据企业的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 也需要异构的分析引擎来支撑 。 此时 , 异构的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体系被构建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