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零售到电商,再到无界零售,我对零售行业的思考(13)

因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基础物流的完善 , 新零售是零售业的必然 ,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具备专利性 , 也没有门槛 , 先发优势也极为有限 , 这是一个不跟就死 , 跟了没好处的事情 , 也就是芒格说的“垫脚尖”效应 。

三、关于零售本质的思考

在我的理解中 , 零售就三个要件:生产、渠道和消费 , 竞争力就是“多快好省” ,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名词:人货场 。 “人”指消费者 , “货”指商品和服务 , “场”就是消费的场所或场景 。 过去的零售是“场货人” , 现在的零售是“人货场” , 新旧商业核心主体“人、货、场”没有变 , 但其底层内核被刷新 。 “人”从消费者升级到用户、“货”从标准工业品升级到个性化产品、“场”则从卖场升级到场景 。

我不认可这样的理解 , 首先三要件没有发生变化 , 人就是消费者 , 所谓的升级从没有发生过 , 只是以前是标准化的消费者 , 现在的消费者是个性化的 , 但并不是绝对的 , 比如疫情下大家的消费属性又变成了绝对的 , 消费的属性变化只是反应了零售的主导力量从生产端变成了消费端而已 。 同理 , 所谓的货并没有升级 , 只是去适应成产消费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 , 消费 , 是被动的自适应 。 场就是渠道 , 菜市场、超市、百货、便利店、电商、外卖平台甚至微信群 , 都是零售的形式而已 , 而物流则起到了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