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亿欧元市值到销声匿迹,当年是谁“坑”了诺基亚?| 独家案例( 十 )

盛极一时的诺基亚在手机行业从此不复独立存在。

案例点评

从2000亿欧元市值到销声匿迹,当年是谁“坑”了诺基亚?| 独家案例

张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员

从2007年末占据全球市场38%的份额到2013年卖身微软,盛极一时的诺基亚手机帝国在六年间土崩瓦解。各方在震惊之余,也纷纷做出反思,这些思考从技术被超越到战略选择失误不一而足。然而,当年高管履历光鲜、顶尖工程师云集的诺基亚为何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对管理者而言,只有打开决策过程的黑箱,才能找到具有“前车之鉴”价值的答案。

诺基亚做错了什么而导致沟通失效呢?

诺基亚的高管们多是商学背景,对技术 “一窍不通”。诺基亚的高管们必须要考虑未来走向何处,董事会对财务绩效的严格考核更是让他们焦虑不已。

中层人员了解开发进程,工程师明了技术趋势,是什么使他们选择了缄默?一贯的高压传统和“喜怒无常”的领导者们的失控行为让诺基亚弥漫着“恐怖氛围”。高管将压力与焦虑通过强硬的命令向下传递,斥责甚至威胁司空见惯,拍脑袋承诺者被提拔,实话实说者被打压。由于担心失去诺基亚所给予的体面生活和社会地位,中层们选择了报喜不报忧。最终,上下相愚,诺基亚节节败退之时,高管们才幡然醒悟。至此,诺基亚已无力回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