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寻味记( 三 )

乐山是岷江中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岷江中、下游的节点,其水陆交通的便利、物产之丰远胜周边城市,乃蜀中富庶之地。嗜甜的饮食时尚,往往在过去是生活水平的一种反映,糖的贵重跟制糖史有关,中国人对糖的喜爱直到五十年前都可以说是被压抑的,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吃糖不易,它代表的不是现实,而是另一个世界。正如西敏司所说的“甜是一种权力”一样,在菜上的温和绵柔气质正体现了某种底蕴,糖是地方经济的反映,又在精神上具有欢愉的隐喻。

甜也让人想起那些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年代。清光绪十年(1884),刘光第游嘉峨,他走到乐山城郊时见到的景象是“风近古朴,种桑饲蚕,植树放蜡,务本之图,乡民颇识”,此话可略见嘉州之乡土风貌。其实,乐山地处四川腹地,具有水运的枢纽地位,市廛繁复,是个鱼米之乡。

抗战时期,叶圣陶西迁到乐山教书,他在《嘉沪通信》记录了他的一些日常生活感受:“昨与朋友下馆子,宫保鸡丁,块鱼,鸭掌鸭舌,鸡汤豆腐……味绝佳,在苏州亦吃不到也”“此间鱼多,间日购之。八九角可买一鸡,五六角可买一鸭……七八角钱已吃得很好,与在汉口,在重庆,迥然不同”“此间之饼饵糖食制作精良,云乐山类苏州……”这些生活感受虽然零零碎碎,但从侧面可以看到一地经济状况。叶圣陶作为一个外地人,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刚开始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对地方饮食的评判也是敏锐的,如他说“此间鱼多”“糖食制作精良”“味道佳”等,恰巧道出了乐山饮食的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