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建构: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19)
15世纪初印度洋国际体系——解构西方霸权话语
西方霸权话语是国际政治话语体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近代表现为殖民主义话语,在当代国际现实中则表现为一种强权政治。海上霸权理论是西方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采取这种思维的虽然主要是西方学者,但也有一些本土学者深受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西方霸权话语体系影响,一直将西方发展模式置于支配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对历史研究的核心诠释地位,形成了一套国际关系常用范式和惯用话语体系。换言之,历史中的霸权话语,现实中的强权政治,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切割了印度洋历史的整体性。这既是西方中心论研究、也是整个印度洋研究中各种悖论现象发生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国威胁论”滥觞的内在逻辑。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做出“当中国称霸海上”表述的是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从日本到非洲广泛的东海岸之间享有霸权”的也是西方学者。美国学者阿布卢格霍德( Janet L. Abu-Lughod) 《欧洲霸权之前: 1250—1350 年的世界体系》一书指出:11—13 世纪存在一个亚洲、中东农业帝国与欧洲城市之间联成一体的世界体系。这一世界体系在13世纪发展到高峰,在1350年以后,由于战争、瘟疫等原因而衰退;并认为,“16世纪初,当新参与者葡萄牙进入印度洋,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世界整合的时候,13世纪世界体系的许多部分已经了无痕迹”。从表面上看,书中在13世纪与16世纪的世界体系之间,留有大量空白,忽视了15世纪初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存在;但在内容上,书中也有突破时间限制的对于郑和的描述:“在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中国具备了在印度洋——从它的海岸到波斯湾——建立统治的一切条件”,提出了“但它为何转过身去,撤回舰队,进而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呢?”的问题,并指出,“其结果就是,中国人从海上撤退,集中精力重整农业经济基础,恢复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随之,中国也失去了谋求世界霸权的可能”。这无疑是西方霸权理论思维与话语体系的惯性表述。历史是接续的,不存在空白。在她描述中的印度洋世界体系,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完全没有整合的“体系”,而15世纪初郑和代表明朝的航海外交远航,凸显了邦交的作用和意义。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密切的交往联系与互动,形成了整合后的印度洋国际体系,是以国家间官方建立的和平邦交模式为主,可视为印度洋区域合作的良好开端。正是各国相互合作共赢的需要,导向不依靠武力胁迫,不恃强凌弱,即以非霸权、非扩张性为特色的印度洋国际体系。
推荐阅读
- ag战队|王者荣耀国际邀请赛本月开启,成都AG代表KPL赛区出战,冠军奖金高达六位数
- 小乔|14号限定五选一,国际服联动新皮来袭,小乔玩家笑了,蓝屏警告返场,60点券给她
- 显卡|抢先看「LOL手游」国际服“海克斯劫案”活动
- 原神|巅峰对决!炉石国际冠军杯看点重重
- 真女神转生5|王者荣耀全球首个双生皮肤将上线,与国际服接轨,传说品质打底?
- 炉石传说|永不言弃!炉石国际冠军杯那些坚韧不拔的选手们
- 使命召唤|只有国际服能玩,国人却依旧狂欢,《使命召唤先锋》究竟神在哪?
-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国际服联动LOL,金克斯成主角,召唤师峡谷出现空投?
- 孙尚香|王者荣耀:孙尚香喜提国际服联动新皮肤,官方再送500限时点券
- 原神|原神:万达国际的强度超过T0?全员一级武器满星,公子的输出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