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建构: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六 )

费信《星槎胜览》则记载了三十国,其中,前集十四国:占城、宾童龙、暹罗、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花面、锡兰山、小?喃、柯枝、古里、忽鲁谟斯、剌撒、榜葛剌。后集十六国:真腊、彭坑、琉球、麻逸、假里马打、浡泥、苏禄、大?喃、阿丹、佐法儿、竹步、木骨都束、溜洋、卜剌哇、天方、阿鲁。史学界多认为,后集并非作者亲历。除去与马欢记载重合的国度,值得注意的有东非三国:竹步、木骨都束、卜剌哇。

从郑和亲立之碑可见,使团航海所至达三十余国之多。例如,《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

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畦国、柯枝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其中记述的“三十余国”,可补马欢、费信所记。如记录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1417),“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剌法,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花福鹿,并狮子。卜剌畦(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碑文可使人们确认,费信所载之至东非木骨都束国、卜剌哇国,确为使团所达之国。又如,《天妃之神灵应记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