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拆分框架:有效连结经济与市场的核心指标

在逆周期政策作用开启,中美贸易局势暂得缓和的背景下,当前资本市场显得蠢蠢欲动,甚至有“先下手为强”之意。但伴随宏观数据真空期的结束,年初经济金融指标的表现却令人迷惑。金融数据方面,开年新增社融创下4.6万亿天量后2月同比却少增4800亿;经济数据方面,工业企业利润1-2月同比-14%为2008年危机以来最低值,但投资数据在基建和超预期的地产投资带动下表现较为乐观。除了数据间的矛盾外,开年春节因素错位的干扰,统计口径的反复变更,都进一步放大了数据的波动,宏观经济企稳的节奏愈发扑朔迷离。

面对复杂的宏观局势,如何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我们认为M1作为有效连接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宏观指标,是把握当前市场变化的核心所在。对应经济运行,M1指标变化领先于企业库存周期和工业品价格,对应资本市场,M1拐点基本同步上证指数和周期板块超额收益的拐点所在。相较之下,社融数据虽有领先性,但更多反映的是央行扩信用的意愿和监管对套利的容忍度,工业生产数据虽有可靠性,但领先性差,且在口径调整后数据的可追溯性减弱。

根据央行定义,我国M1=M0+单位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M1直接衡量了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现金流情况,而企业和政府是我国经济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两大部门,可见M1对观测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