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开行参与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系列专题之三(海通固收姜超、朱征星)(11)

国开行棚改贷款额度或将随着货币化安置削弱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结束,国开行认购资金等或可部分用于化解隐性债务,但总体来看可能额度较为有限。棚改货币化自2018年以来有所削弱,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于2018年基本结束,国开行此前认购地方政府置换债占用的资金或将释放,均有利于增加可用于化债的额度。但与隐性债务总规模相比依然较为有限

此前国开行曾经过几次增资,未来国开行若承担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职责,政府支持或值得期待。2008年国开行改制为股份制银行,由财政部及中央汇金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其在09年在拉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主要贷款投放于基建领域,2011年由社保基金理事会注资100亿元,2015年外管局通过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对国开行间接注资480亿美元。未来若国开行低息贷款试点落地并且该模式得到推广,考虑到其资本充足率等因素,通过增资等方式的支持或可期待。

3. 未来试点可能推广哪些地区?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且更有可能以地市级为主不进行统一安排,与此前地方政府置换债务的情况不同。对于隐性债务的化解,财政部提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此外各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成因以及结构、期限均有所不同,中央难以进行方案统一安排,并且2月25日国新办发布会后,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镇江债务问题也指出“一城一策”,这或是未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主要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