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让艺术点亮美好心灵(美育)( 二 )

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审美教育,而非专业教育。我国美术馆建设的先驱鲁迅早在1913年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便提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并认为应设“美术馆”和“美术展览会”以播布美术。美术馆公共教育目的是让广大观众感受艺术魅力,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协调发展。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美术馆既是殿堂,也是公共教育的平台,是化育大众的一个美的空间。”

美术馆公共教育重体验与态度,而非知识与技能。作为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美术馆公共教育有别于学校美育,更加注重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建构式等各种方式方法来丰富观众的学习体验,改变、提升其对美的认知和态度。系统化、课程化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不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重点所在,观众对美的欣赏,对审美经验的体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美术馆公共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趣味必不可少,这也恰恰是美术馆公共教育可大有作为的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美术馆公共教育也应从说教式、灌输式、解释式为主的知识技能传授,向观众喜闻乐见的教育体验服务转变,鼓励参与、发现、表达和交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