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压力尤存,宽松仍将继续——如何衡量货币松和紧( 三 )

而且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利率变化对货币政策态度的指示意义会越来越强,我们应该逐步淡化对货币操作数量的关注。货币政策的数量型调控是以货币数量为目标,利率调整仅仅是手段而已,例如我国过去每年根据经济增长目标来推算社融和M2的增长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去调整利率,这更多体现的还是一种数量调控的思维。

最近几年央行越来越强调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变,而价格型调控是以货币的价格——利率为调控目标,货币数量的操作仅仅是手段而已,例如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来影响银行间利率的走势,进而通过利率走廊影响实体经济融资的利率,都是这个思路。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其实央行降不降准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因为降准仅仅是央行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其中一种方式而已,而货币数量变化都是手段,资金价格才是目标,利率的升与降才是关注货币政策宽松与否的重要指标。就像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而很少有人去关注美联储向美国的银行间市场做了多少操作。

而最近几年央行越来越关注的利率指标是DR007,这个利率指标已经逐渐成为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目标,也就是实际上的“政策利率”。DR007偏高的时候,央行会选择在公开市场多投放一些货币,利率偏低的时候会少投放一些。所以这个利率指标的变动才是反映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松紧的关键指标,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等公开信息中都多次提到了这一利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