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在“医疗梦”中的地产商( 八 )

“地产商看到(医疗)这条路不太理想,撤出来的也越来越多。”王一帆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打退堂鼓的公司,多少体会到“隔行如隔山”。在投入与产出比方面,医疗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截然不同:医疗是长期投入、回报周期长;地产讲究的是周转快、高利润。“地产商投入一个亿,按照他们的惯有逻辑,希望有20倍的回报;即便认识到医疗回报低一些,也希望有两三倍的回报。”王一帆分析,医疗行业至少需要三年,才有希望实现现金流持平,“两个行业的期望值差别很大”。

邓勇观察到,民营资本大金额投资医院,一般五年内很难回本、实现盈利,“民营资本很难耗得起,30亿元以上的投资,连国家队都耗不起”。

2018年5月,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宣布准备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00亿元,加上运营成本,要投入800亿-1000亿元到医疗领域,并表示“做好了十年八年不赚钱的准备”。

“现在地产全行业做医疗,还处于试水阶段,贸然一下子投这么多,未必理性。”上述医疗投资界人士分析,泰禾这种壮士断腕的风格值得肯定,“关键要看项目的遴选、落地后的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