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在“医疗梦”中的地产商( 九 )

一位创投资本创始合伙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他的一个朋友上世纪90年代从房地产行业转型做口腔连锁,尽管已经有数十家门店,仍然后悔从房地产行业转型,“后来想回也回不去了”。房地产行业从1998年开启新一轮建设高峰期,十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让从业者赚得“盆满钵满”。

医疗投资界有一句经典:从来不干雪中送炭的活,只做锦上添花的事。“在医疗领域,新建项目基本是退不出来的,除非整体打包出让,但是能接盘的人少。”邓勇说。

外行如何做好医院王一帆半年前从英慈医疗离职,重回实体医疗。他对在中国采用管理输出的模式做医院,不乐观。医院的运营管理,是地产商投资医疗最大的短板,地产商多寻求与医院管理公司合作来解决,但一旦医院的产权与管理权分离时,管理便会到处受到掣肘。

地产商负责医院建设,医院管理交给专业公司,后者收取管理费。这看似清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当涉及到费用时,管理就会受限制,比如每年的预算定多少,就很难处理。“虽然合同已经将责权界定清楚,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王一帆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