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五年小考:明星项目能得几分?( 七 )

牛旼甚至发现,一些项目目前已经有了规模化、持续性的订单。这种订单对项目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

过去20个月,微纳星空签了2.06亿的订单。该公司总经理高恩宇表示,2019年的销售目标是新签合同1个亿和实现到账营业收入1个亿。这两个目标今年还要继续实现。

技术还没有最终成熟,都不妨碍市场对中国民营火箭的信心。

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丝绸之路”分论坛现场,“优等生”代表蓝箭空间与英国Open Cosmos公司、意大利D-Orbit公司签署合同,累计金额过亿元。

早前,该公司创始人张昌武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蓝箭空间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有了一个国家队的订单”。

不过,国内的商业航天项目并不能沾沾自喜,国外商业航天跑得更快。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最强火箭重型猎鹰于今年4月11日进行首次商业发射。这标志着该公司将进入超大载力的“太空快递”和载人市场。同时,亚马逊宣布进入卫星互联网市场,推出“Kuiper”项目,计划通过3000多颗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宽带网络。该星座将与太空探索公司的“星链”(Star link)、一网公司的卫星星座以及“脸谱”(Facebook)的卫星星座短兵相接。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本来就有一家商业火箭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这两家公司如何在商业模式上相互配合,看点十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