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新定义520:呼吁设立营商环境日,让商家无惧职业索赔( 六 )

03

即便恶意满满,职业索赔人并不是电商经营者最痛恨的人群。

据郑俊芳介绍,根据平台治理部的定期调研结果来看,商家最痛恨的恶意行为中,排第一位的是恶意评价,第二是被职业投诉人投诉,再之后才是恶意退货,后面还有盗用商品图等不当行为。

职业差评师存在的历史和职业索赔人同样悠久,网络购物、外卖、旅游服务,这种恶意行为在各种互联网场景普遍存在,与职业索赔人专挑软柿子捏不同,职业差评师不论货品好坏一律差评,差评之后还要配上令之后的消费者触目惊心、望而却步的图片,这些毫无道理的差评,动辄就需要店家付出几百至上千元的代价。

恶意退货则是近些年刚刚出现的行为,始于《消保法》中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条文。

在电子商务领域,恶意注册、恶意维权、恶意投诉、恶意评价等恶意行为不胜枚举,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先认为,恶意和故意,在法律中意义不同,所以恶意一定要予以严厉打击,那就要界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