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没有春天:“只要想赚钱,就不叫顺风车”( 十 )

司机与认证信息不符、订单转移至线下、客服处理方式僵化且手段羸弱等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并非滴滴一家独有。南宁市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该市617起网约车违法违规案件涉及的平台里,滴滴、高德、首汽、神州等悉数上榜。

以“司机信息不符”为例,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18年9月,上海交通委检查组随机抽取的95条滴滴“活跃车辆和司机信息"中,仅有27条与上海市网约车监控平台信息一致,其余68条都存在信息不一致的现象。

信息不一致的具体表现有两点,一是大部分活跃司机和车辆信息在政府监管平台查不到;二是有些活跃司机和车辆的订单信息查不到。检查组还发现,曾被处罚过的不合规网约车司机仍在滴滴正常运营,文章还举例称,“一辆8月8日被交通执法部门查获的车在9月4日仍然得到了滴滴的派单”。

网约车平台的安全隐患,在设计之初就埋下伏笔,但并非无解。“市面上有非常成熟的人车匹配行业解决方案。”江涛表示,人车信息可以做到严格匹配,但成本比较高,每一个涉及到安全的环节也都意味着相当大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