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1905丨坚守底线思维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31)

我们判断央行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内部稳增长促改革目标下,将总体维持货币宽松基调,但会注重投放节奏的把控,可能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降息,以平稳资金面,关注利率债出现短期交易性机会。

从资产价格角度看,在逆周期调节发力,特别是相对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条件下,基于实体经济低迷的投资回报率,以及政策托底经济使得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发酵,客观上会促使房地产、证券金融资产的价格出现向上修复性重估。但资产价格上涨不意味着风险的累积和泡沫的膨胀。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价格假若持续下跌同样会带来系统性风险隐患。能会导致初现恢复迹象的经济与市场再次受到紧缩性政策共振作用的打击。因此,宏观政策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在适度监管、关注风险的同时,注意保持经济与资本市场活力。

当前,应该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一味用放水宽松的老办法刺激经济而回避改革,二是用断奶式货币信贷紧缩希望在短期内实现去杠杆,强行调整经济结构而回避大力推动系统性改革。这两种政策思想倾向均对实现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初心十分不利。

我国目前经济金融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短期看,投资回报低迷和既有债务高企,导致债务周期扩张的动力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近年来持续减速。短期经济增长背后是债务周期的扩张,企业、居民和政府三大部门,尚有部门加杠杆则经济就可以增长,如果都不加杠杆或者都在去杠杆则经济会收缩、衰退、甚至发生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