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27)

在没能与品牌机顶盒公司直接合作的情况下 , 海思的“黑盒子”方案靠发动广大野战军拿到了市场 。 5年后 , 它在国内机顶盒芯片市占率达到第一 。

这种打法 , 与联发科当年服务众多山寨手机厂家的策略如出一辙 。 2006年 , 在业界首创GSM智能手机交钥匙(Turnkey)解决方案的联发科 , 将手机主要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 引爆国内山寨机快速扩张 。 当时在2G领域 , 欧洲的GSM阵营完胜美国的CDMA阵营 。 联发科也从一家DVD小厂平步青云 , 占得移动终端芯片牌桌上的一席 。

看见联发科的功能机方案铺天盖地 , 眼红的海思开始打造自己的Turnkey方案 。

手机芯片的核心有两块:应用处理器(AP , Application Processor)和基带处理器(BP , Baseband Processor ) 。 AP包括CPU、GPU等;BP则负责处理GSM、3/4/5G等各种通信协议以及射频等核心单元 , 代表了通信能力 , 之前我们提到的巴龙就属于BP 。

虽然2004年就组建了研发队伍 , 但直到2009年 , 海思才发布第一款GSM低端智能手机的Turnkey解决方案 。 这个方案采用来自华为GSM基站的自研BP技术 , 开发的AP芯片名为Hi3611(K3V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