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白热化:二三梯队企业“夹缝求生”( 二 )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白热化:二三梯队企业“夹缝求生”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共23.41GWh。-甘俊 摄

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

《规范》于2015年3月发布,被业内认为是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规范》对电池企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提出了要求,并强调进入目录的电池企业名单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条件,而“相关政策支持”指向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贴。

随后,工信部在2015年10月和12月、2016年4月和6月先后公布的四批目录,该目录被业内俗称为电池“白名单”。但是,值得注意的,入选的57家企业均为本土企业,而将此前上汽、长安、奇瑞等多家车企使用的松下、三星、LG等日韩电池企业排除在外。

在白名单公布初期,名单内的动力电池企业被认为与新能源补贴强相关,该目录被认为是给本土电池企业设立保护墙,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给本土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以此推动本土电池技术的进步,追赶国际领先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