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白热化:二三梯队企业“夹缝求生”( 五 )

“电池厂绑定一个靠谱的整车厂客户,就能过得不错。有两个客户,就能过得很好。”上述电池企业高层对采访人员进一步表示。

事实上,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初期,涌现了一大批电池企业,但在过去数年间市场已经进行过一轮出清。有的企业已经倒下,昔日行业第三的沃特玛,由于盲目扩张在2018年深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河南环宇电源也在2018年11月申请破产清算。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为155家,2017年降为约130家,2018年则只剩下了100多家。而在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下降。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处于剧变时期。一方面,日韩电池企业正在加快重返中国市场的节奏,开始与中国汽车厂商频繁接触,不久前,吉利与LG化学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这释放出中韩企业新的电池合作项目落地的信号;另一方面,整车厂欲掌握在电动车行业的控制权,提高在供应链体系的议价能力,开始自己涉足电池制造,来完善产业链的布局。在多重压力之下,二三梯队电池企业的生存境况将更加严峻。

整车厂要求稳定、安全、产品品质高的货源,在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几年间,更多资源倾向于头部企业。而比亚迪以前是自产自销,于是宁德时代成为了车企的香饽饽,几乎和所有的主流车企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宁德时代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二三梯队电池企业的车企资源匮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