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的下一步:从RPA到IPA( 七 )

如果没有高速有效的AI认知性技能,还需要人去输入数据、启动流程,那这个瓶颈可能还在人获取输入信息的过程中,按木桶短板理论,整个流程效率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而认知型的技术能够快速吸取外界信息,并能够分析和思考的时候,整条流程链就打通了,让原来觉得不太可能的事情处可以非常高效,甚至可以做到无人化。比如,以前处理凭证、审核合同、处理发票,都需要人输入到电脑里才能自动解决后面的事情,即使在计算机里的处理RPA可以自己做,前端还是需要等人输入。如果有了前端高效自动输入识别外界信息,将其转化为电子信息再自动进行处理、登记、汇总、报表、回报,那整个过程就不需要等人,就可以真正24小时自动处理。有些企业已经在考虑智能化、无人化的财务工厂,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到整个流程无人化。

程文渊:我比较同意前面两位的观点。本身来讲,RPA火起来这件事情,同刚开始的技术关系不是那么大。本质上来讲,虽然自动化技术的时间比较久,但是过去更多还是应用在跟IT相关的领域,特别是集中在IT的人员,或者是编程开发人员使用比较多。

但RPA无论是海外的软件还是国内的软件,至少打开了一个局面:针对企业的业务,有了比较好的企业级软件,这一点是过去所有的自动化技术没有做到的。至少RPA针对企业比较复杂的业务变化,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指明了一条新的路。前面讲到,数据中台是一条路,其他的方案也是一条路。RPA也是其中一条,而且是现在比较行之有效的一条路,至少能用比较快而且简单有效地去解决一些过去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依赖于IT人员的问题。过去一年多来,RPA以企业级软件的形式出现以后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是RPA比较火的重要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