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数据+5G,如何颠覆智慧出行?( 八 )

贺雄松:关注的方向我觉得从国家的角度芯片这一块比较重要的。华为事件给我们很大的警醒。如果抛开外国供应商,我们自己拥有的并不多。我还是挺关注的。未来整个汽车算法比重会越来越高,看项目我们也会注重算法的能力。在看具体的商业化落地,我们主要有两个非常关注的点。第一个是否有需求,第二个团队是否能把技术做出来。再分解下去,需求怎么理解?成本很高的时候,价格很高的时候需求一般都不是特别明确,比如说无人驾驶现在非常贵,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付出的代价超出预期,就不会购买。未来如果成本能降下来,需求就会带动。目前传感器是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判断投资企业点的时候,什么时候成本能达到商业化的程度。包括我们看一些垂直落地的场景,我们看到很多场景它的成本能够达到真正实现人工替代的临界点,我们觉得是进入的非常好的迹象,目前达不到还需要等待,在成本达到这个节点之前要大规模铺的话要花很多钱,这个不太现实。这个是需求带来的。

另外技术能否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能否实现最多考虑的是安全,我们看到案例也非常多,一千公里干预一次。稍微激进一点,如果出了问题能够承受就放开去跑。安全问题蛮严重的,一旦出现人车安全,对企业的研发进展和经济上的损失都是巨大的。从考虑投项目的角度,从需求和技术实现的角度分解下来,第一个是成本,第二个是安全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