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刊文:200多年美国史 贸易政策一直是冲突源头( 九 )

余江:罗斯福时期的国务卿是柯德尔·赫尔。作者在讲述政治意识形态对政策的影响时,特地提到了这个人物。他不是只会表达自己所在利益集团诉求的傀儡,而是用观念来推动了变革的关键角色。赫尔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在二战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大萧条导致了非常困难的局面,使各国都产生了自保倾向,但赫尔认识到,长期封闭自保反而会加深危机。要解决困局,需要换一种思路。当然,开放不意味着必须牺牲美国自己的利益,而是通过互惠措施,共同削减关税壁垒,实现共赢。

大萧条时期,美国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这让更多人对既往政策有了深刻反思。大家意识到,危机其实和国家间的“报复循环”有关。美国的高关税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报复,贸易环境一落千丈。美国在这方面相对英国处于弱势,英国有很多殖民地,一旦爆发贸易战,美国进入英国所管辖的市场就非常困难。这让美国意识到,他们在1930年推出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将关税提高到了历史最高位,其实只是维护了南方农业集团的利益,对整个国家则极为不利。

还有一点,“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之所以敢于转向开放的贸易政策,也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逐渐后来居上,钢铁产业有卡耐基,石油产业有洛克菲勒,金融有摩根集团……一战后,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也最先进的工业国家,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所以美国的大萧条会波及全世界。这种形势变化使他们能够成为自由贸易竞争中的最大获益者,是走向开放贸易政策的更大背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