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缩表”?这次你又误读了( 六 )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也体现了这一方向。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祭出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机构预计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元,配合此前的专项债额度提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更加积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发力。而事实上,这一有“缩表”效应的政策意在释放流动性。

本周共有2650亿元MLF到期,叠加9月缴税高峰期的到来,市场对于短期流动性仍有一定要求,因此9月17日央行展开了MLF续作以减缓流动性压力。但MLF续作规模缩减为2000亿元,这主要考虑到前一日降准实施释放8000亿元长期资金。此外,之所以MLF利率并未降低(1年期为3.3%),“这主要考虑到全面降准所释放的中长期流动性已能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因此降准已为20日的LPR(贷款报价利率)下行提供了空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采访人员。

一如预期,9月20日,第二次LPR正式出炉。1年期品种报4.20%,较上次下行5BP,而5年期以上品种维持4.85%不变,考虑到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主要与5年期以上LPR挂钩,由于房地产调控需要,该期限LPR利率保持不变。这也体现了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