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海投资李颖:如何靠社交壁垒识别下一代品牌独角兽?( 十 )

第二是社交壁垒。

能否形成社交壁垒,关键在于你的产品属性具不具备非常强的社交驱动性。像星巴克、海底捞这些品牌就有较强的社交壁垒。

一般来讲,偏外用型和身份、偏好特征的品类较为容易形成社交壁垒,比如说女性的面膜比口红的壁垒要低,因为面膜并不会在大众面前使用,不像口红的社交特征一样清晰。

现在的女性朋友圈频率最高的内容无非就是三件事:晒健身、晒猫、晒美食或美景。当你真正把社交性的流量变化看通之后,你就会看懂哪些品类是有社交壁垒的。

如何判断品牌是否有社交壁垒,这在现在比过去容易多了。现在你只需要从小红书、抖音中,在各个大品类挑出一些头部KOL,看他们有没有共性的东西就可以。如果大部分的KOL说这个产品好,很大概率上都不会差。

第三是致瘾性壁垒。

像可乐、辣酱这种品类具有天然的致瘾性,消费者一旦在这些品类上成瘾,他们很少会在选择品牌上做出改变。这样一来,很多小品牌的创新都很难影响大众消费决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