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智能化进程:海运物流非生即死的行业大考( 七 )

“最初的半年时间里,我们以能解决这个痛点为标准,去寻找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王奕铭回忆起曾经来面试的一个程序员,刚工作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提出了离职,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强度太大了,无法适应,经过大浪淘沙,不断的人辞职和不断的新人的加入磨合,现在的团队已经是一支经过技术和时间检验的团队,王奕铭和两个合作伙伴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个90%都是程序员的公司里面,王奕铭这个非技术出身的“大师兄”有着绝对的威望。虽然对技术不在行,但他因为对海运物流行业足够了解,所以每次总能精准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有员工告诉采访人员:“大师兄和大家一起熬几个通宵只为解决一个数据漏洞。”跟斗云的很多员工对王奕铭的评价都是:“一个甚至吹毛求疵的人。”听到这个评价王奕铭露出一丝笑容,“我信,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回想产品即将上市前调试、修改、查漏补缺的那段日子,连王奕铭自己都记不清究竟重复推翻了多少个方案、不断修改了多少次程序。当采访人员问起他对现在箱看看平台的评价时,他也只有简单的一句:“还不是我最满意的样子。”

推荐阅读